游客
题文

留守儿童近半因父母外出打工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精神上和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某校团委开展了“走近留守儿童”的主题活动,通过同学之间结对子的形式,帮助留守生出走出心灵阴影,健康快乐成长。请你参加本次活动,并完成下列任务。(12分)
(1)下面是同学们为此次活动所拟写的三个主题词,作为活动的主持人,你将选用哪一个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①让世界充满爱    ②明天更美好    ③手拉手心连心.
(2)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某高校研究机构对我省留守儿童的一个情况调查表,请你从中提炼出两则信息。(3分)
安徽省留守儿童抑郁情绪调查表

   抑郁频度
   经 常
   有 时
   很少
   没有
   百分比
    5.9%
    52.9%
    35.5%
    5.9%
   解决方式
   对父母说
   对同学说
   对老师说
   不说
   百分比
    2 3.6%
    35.5%
    5.9%
    35.5%

(3)为了开展好这次活动,请你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示例:给留守生集体过生日
(4)留守生小明同学以前经常封闭自己,学习不专心,让在外打工的父母非常担心。经过同学们的帮助,他变得开朗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小明打算通过亲情电话向父母报   告自己的情况,请你以小明的口吻写出所要说的话。(50字左右)(3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语言表达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黏稠、暴殄天物、趔趄、荦荦大端、嘧啶、巉岩……这些词语你看到过吗?会写吗?在刚刚结束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中,这些难倒很多成年人的汉字,却被参赛的初中生准确书写出来了。节目一经播出,唤醒了国人对汉字的记忆与热情,引发了“提笔忘字”、“国人书写能力普遍退化”等有关汉字之忧的讨论;与此同时,也有观众的不同声音,有人认为认识的字多并不代表就了解汉文化,不提倡如此宣扬“死记硬背”。
你如何看待这类汉字听写节目?请发表你的观点,并阐明理由,字数100字左右。

近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的热播引发众议,有人认为节目强调汉字书写能力,是在拯救汉语文化,也有人忧虑比赛考察生僻汉字,逼学生死记硬背是扼杀创新能力。请你就此发表看法,并作简要分析,不少于100字。

广陵中学学生会拟举办“我青春,我阅读”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出版一期校刊。其中有一个栏目推广阅读,请你为这个栏目取一个名称。(上文出现的内容不得抄用)不超过8各字,1分)
举办一次讲座。学生会拟邀请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来校作一次讲座,作为主持人的你将如何结合本次活动把余秋雨先生介绍给学生?
链接材料: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桥头镇,国际著名文化史学者、文学家、散文家、作家、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秋雨书院院长、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上海剧协副主席、青歌赛评委。2006年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首富,其文化散文集,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大陆最畅销书籍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台湾、香港等地也有很大影响。2010年,荣获澳门科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主要作品有:《文化苦旅》、《千年一叹》、《寻觅中华》、《行者无疆》等。
(不少于50个字,3分)
阅读一本好书。请根据提供的材料完成相应题目
我们来了语言学校。三位教授正坐在那儿讨论如何改进本国语言。他们的第一个计划是简化言辞。他们的方法就是把多音节词缩为单音节词,把动词和分词省掉,因为事实上可以想像的事物都是名词。第二个计划是。大家认为这种改革不仅对于身体健康有益,同时,对表达思想更加简练也有好处。
①选段节选自英国作家的《格列佛游记》。改进本国语言的第二个计划是
②请你根据自己的阅读体悟,为《格列佛游记》这部书写一段推荐语。

不少于30个字,2分)
(可以从人物、故事情节、主题思想、写作特点等多角度的写)
介绍一种方法。班委会拟组织一次阅读习惯和方法的经验交流会,在这次会上,请你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为同学们介绍一个。

(习惯和方法具体化,2分)
提一个建议。随着学习任务的日益繁重,阅读与我们悄然而去。作为一个喜欢阅读、想要阅读的你,以学生会主席的身份向校长提一个建议,你想怎么说?

不少于30个字,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腹有诗书气自华”!书是人类智慧的源泉,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既是一位充满智慧的老师,不断地 A(A启迪/B启蒙)我们;又像是一位真诚的朋友,面对面地与我们交谈。著名作家海伦凯勒也曾说过:“一本好书像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xiá’ài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读书,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获得丰富的知识; B;读书,还能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亲爱的同学们,让读书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让我们在读书中积累知识、增长智慧、táoyě性情、感悟人生、提升精神。让我们与好书为伴,为人生增色;品书香盛宴,建文化启东!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

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A处横线上(填写字母)。
联系上下文,在B处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句子。

综合实践题。
山有竹则山青,水傍竹则水秀。在城市的花园里、在农舍的庭院中、在学校的读书亭边,常可见竹影摇曳。为了感悟竹文化的魅力,假设你所在的班级准备编写一份《竹韵》小报……
《竹韵》小报的“修竹资料”栏目里,编录了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到的几则相关资料。请你联系这些资料,帮忙把“编者按”拟写完整。
【资料一】竹,常绿多年生植物。茎圆柱形,中空,有节,挺拔向上,质地坚硬。叶青翠,美观,凌霜不凋。
【资料二】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此名言流传甚广。
【资料三】清代画家郑板桥喜画竹,并且常在画上题咏竹诗。例如“未出土时先有节,纵凌云处也无心。”“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资料四】清代小说家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描写林黛玉住处潇湘馆:“有千百竿翠竹遮映”,“凤尾森森,龙吟细细”。
【资料五】中国人视竹为吉祥之物。竹与兰、梅、菊被誉为“四君子”。竹与梅、松被誉为“岁寒三友”。常见吉利画有《岁寒三友》、《竹梅双喜》等。
编者按:人们爱竹,爱它那洒脱的风姿;人们爱竹,爱它那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爱竹,爱它那____________________。
《竹韵》小报的“咏竹诗联”栏目里,有一副对联的下联与别的对联弄混了。请你运用对偶知识判断下列诗句哪一句是这副对联的下联?(只需填序号)
对联:凌云劲竹真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

A.野泉声入砚池中 B.清香移在菊花枝
C.梅梢月斜人影孤 D.空谷幽兰绝美人

随着两岸交流的加深,《竹韵》小报准备增设一个新栏目,以下这则材料也将编入此栏目。请你为该栏目取一个合适的名称。
前不久,《海峡周刊》刊登了台湾人杨先生在厦门创办“竹友园”的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经营“谈竹庄”的厦门青年刘先生 还特地拜访了杨先生。他们在竹友园里赏竹、谈竹,缔结了一段竹友缘。“千载竹文化,两岸本同源”,两岸竹友倾心竹文化的情感在这里找到了共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