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反映的各国对中国态度的变化出现在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中日甲午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中日邦交正常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看来,诸如赫鲁晓夫这样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

A.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 B.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
C.抛弃了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 D.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苏联的军事力量

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相比,主要“新”在

A.国家控制经济命脉 B.在一定限度内恢复发展商品经济
C.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 D.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这种说法反映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有利于促进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B.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C.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D.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二战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吸取历史教训,不同程度地推行社会福利政策。福利政策的实质是

A.缓和了社会矛盾 B.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C.为了缩小贫富差距 D.20世纪80年代后福利范围缩小

有人写诗描述19世纪80年代初出现于上海的一种新事物:“东西遥隔语言通,此器名律风。沪上巨商装设广,几如面话一堂中。”“此器”应是

A.电灯 B.电报 C.电话 D.电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