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反映的各国对中国态度的变化出现在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中日甲午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中日邦交正常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徐光启《农政全书》载有:“海上(松江府一带)官、民、军、灶,垦田凡二百万亩;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说明当时

A.粮食作物比重下降 B.出现了棉花的区域化经营
C.农产品完全商品化 D.棉纺织业是税收主要来源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特有类似观点的人应是

A.孟子 B.泰勒斯 C.韩非子 D.达尔文

汉代扬雄《法言·学行》中有“师者,人之模范也”。这里“模”、“范”源自

A.古代教育的模式 B.宣传社会行为的榜样
C.官学考核的定制 D.制造器物所用的模型

“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自最早贅(贅:男方到女方落户)。”材料所述现象对秦国所产生的积极意义有
①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②增加户数,提高了政府的赋税收入
③使社会风气奋发图强④打击了秦国旧的习俗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

图是二战后某一国际组织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的场景,该组织产生的影响有

①推动了新兴民族国家的独立②有利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③反对美苏霸权主义④冲击了两极格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①②③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