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事件或现象,典型地体现了“五四精神”的主旋律的是
①总统府外交委员会事务长林长民疾呼“胶州亡矣,山东亡矣” ②某店主张贴“拒售日货”的标语 ③北大学生谢绍敏血书“还我青岛” ④浙江海宁决定开除陆宗舆的县籍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②③④ | D.②③④ |
马克思曾说:“英国的入侵……摧毁了印度原有的经济基础,解构了那些半野蛮半原始的社会结构……虽然对此我们会心怀悲伤,但是我们一定不能忘记,正是这些看起来平和的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社会结构构成了东方专制主义最坚实的基础,它极大地禁锢了人类的思想。”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历史传统文化因为文化传播被逐步淘汰 |
B.文化交流和文化开放可能带来文化损失 |
C.不是每一种文化的所有要素都值得保护 |
D.文化的开放使得一些弱势文化趋于灭亡 |
“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遁其有无,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与此观点相似的是
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 | B.“生民在勤,所宝惟谷” |
C.“工农商虞本为一体,皆富民之政” | D.“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 |
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宋高宗谕大臣……曰“广南市舶(市舶司,为掌管海外贸易征税、管理外商及收购舶来物货的官署),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据此可知宋代
A.外贸收入用于国计民生 | B.外贸税收成为政府财政主要来源 |
C.市舶事务需要专人掌管 | D.广州成为最主要的对外贸易口岸 |
江南土豪从汉魏以来既已存在,并随着江南经济的进步而有较大规模的发展,在刘宋时他们中就不乏“献私财数十万”以求升进者,但迄至梁末,他们并不能“预于南朝大政”,究其原因
A.军功授爵排斥纳粟拜爵 | B.唯才是举一定程度规避门阀士族 |
C.新兴地主缺乏武装力量 | D.九品中正制形成僵化的门阀制度 |
甲骨文有以形表意的特征。图中的“城”字中间的方形小框,表示城四周的城墙,表示城楼,为士兵守护之意;“邦”字下边的“田”字,代指疆域土地,上半部分的象形符号,是标示疆界范围的界标。从这两个字的结构和含义可以看出,“城邦”的含义和主要功能是
A.一定区域范围内统治管理中心 | B.具有对外防御能力的军事基地 |
C.强化农业生产为主的经济中心 | D.土地和军队是国家财富的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