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文中所提及的历史事件依次是
A.虎门销烟鸦片战争戊戌变法中华民国 |
B.鸦片战争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
C.虎门销烟太平天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
D.开眼看世界太平天国洋务运动广州起义 |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张謇在“设厂自救”的浪潮中开始筹办。次年开始购地建厂。拟招商股60万两,一年之久只招得三四万两。1898年,张謇通过刘坤一将湖北官纱局存沪未用的纱机20400锭领回,作价25万两,作为官股,“按年取息,不问盈亏”。次年春开车生产,厂址在江南通州(今南通市)。厂区周围是产棉区,原料价廉。工人工资较低,正、杂各税也较轻。当地发达的土法织布业,为棉纱提供了市场。经营顺利,利润优厚。据此材料分析,下列不是大生纱厂兴起条件的是
A.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 | B.封建政权的暂时支持 |
C.周边社会条件的优越 | D.自然经济的完全瓦解 |
同文馆于同治元年(1861年)成立。馆学最初只有英文、法文……同文馆是成立了,但招不到学生,因为风气未开,无人肯入。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齐如山《齐如山回忆录》)当时同文馆招生困难、学生不多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封建顽固守旧势力的抵制和破坏 | B.封建纲常礼教与教育制度的束缚 |
C.长期闭关自守,不易接受新事物 | D.西方借同文馆进行宗教文化渗透 |
2012年是“九二共识”20周年,下列与之相关的是
①其核心内容与精神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②它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
③其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意愿,符合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
④它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伟大纲领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是有生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作者强调的是
A.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是必然趋势 |
B.人类文明的传播具有互通性、整体性 |
C.西欧文明引领着世界文明的潮流 |
D.工业文明的传播具有单向性、平等性 |
1714至1820年间,英国有600万英亩以上的土地被圈占,这意味着严重的混乱和苦难……这一现象把关心社会的个别人吓坏了,他们直言不讳地起来反对。虽然圈占土地的过程是使人不安,令人不快的,但就工业革命而言,它履行了两个必不可少的职责——它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为城市提供了粮食。对圈地运动认识错误的是
A.总体上不利于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 |
B.其本质上是资本原始积累过程 |
C.是工业革命在英国兴起的先决条件 |
D.是带有局限性的进步历史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