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4至1820年间,英国有600万英亩以上的土地被圈占,这意味着严重的混乱和苦难……这一现象把关心社会的个别人吓坏了,他们直言不讳地起来反对。虽然圈占土地的过程是使人不安,令人不快的,但就工业革命而言,它履行了两个必不可少的职责——它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为城市提供了粮食。对圈地运动认识错误的是
A.总体上不利于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 |
B.其本质上是资本原始积累过程 |
C.是工业革命在英国兴起的先决条件 |
D.是带有局限性的进步历史现象 |
1651年英国制定了《航海条例》,1849年英国宣布废除《航海条例》,这种政策上的变化原因在于
A.海外贸易兴盛,实行重商主义政策 | B.工业革命完成,奉行自由贸易政策 |
C.垄断组织建立,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 D.三次英荷战争,英国确立海上霸权 |
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认为人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成为“义人”,于是信徒就不再是“罪人”,就得救了。这一主张的进步意义在于
A.率先揭露了教会的贪腐 | B.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和精神自由 |
C.使理性与自由平等思想迅速传播 | D.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
古代罗马人制定了当时世界上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为丰富和发展西方古代政治文明做出独特的贡献。以下关于罗马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
B.公民法专门适用于罗马公民 |
C.万民法的内容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 |
D.自然法是罗马法律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指导 |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多次调整。下列三幅图共同反映了
图1 农民踊跃报名加入合作社图2 1958年9月10日《人民日报》图3 农民领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
A.经营方式的改变 | B.农民生产积极性的调动 |
C.农民利益的保护 | D.土地所有制性质的改变 |
《南浔丝市行》一诗绘声绘色地描绘了19世纪中期湖州南浔生丝买卖情景:“蚕事乍毕丝市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市中人塞不得行,千声万语聋人耳。纸牌高扬丝市廛(古代房屋),沿门挨户相接连。喧哗鼎沸晨至午,并肩累迹不得前。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以下对诗文信息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鸦片战争后上海逐渐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②外国的商业势力侵入中国
③中国的生丝贸易已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④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A.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