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之所以成为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主要因为它
A.是马克思、恩格斯亲自起草的 |
B.是第一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纲领 |
C.第一次指出阶级斗争的重要性 |
D.第一次较为完整地、系统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
“神舟”5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后,美国各界华人华侨莫不欢呼雀跃,美国林则徐基金会主席黄克锵题写贺诗“民族百年航天愿,沧桑历尽神舟圆;广寒未见嫦娥面,银河探索现飞船。”中国取得这一科技成就的意义不包括
A.展示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 |
B.对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 |
C.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
D.有利于产生巨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
邓小平在1984 年5月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在争取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最能反映
A.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就为反对美苏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而努力奋斗 |
B.中国积极顺应冷战结束后人类要求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潮流 |
C.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 |
D.邓小平首次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导思想 |
至1956年底,我国实行公私合营的工业企业已占原有资本主义工业总户数和职工人数的99%,占生产总值的99.6%。全行业公私合营后,采用定息方式,即按照公私合营企业的私股股额(共23亿余元)每年发给资本家5%的股息,共发10年。这一做法
A.沿用了苏联对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 |
B.标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 |
C.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
D.贯彻了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的方针 |
1938年3月上任的教育部部长陈立夫认为“国防之内涵,并不限于狭义之军事教育,各级学校之课程……纵在战时,其可伸缩者亦至有限,断不能任意废弃,致使国力根本动摇,将来国家有无人可用之危险。”材料表明陈立法的教育观点是
A.教育应该完全服务于抗战 |
B.教育不仅需要满足抗战救国,更需要满足战后建设 |
C.教育应该置于国家工作的首位 |
D.军事教育应与政治教育相结合 |
某学者曾撰文指出“文明排外是20世纪初中国收回铁路利权的基本口号,它较集中地体现了近代国人的赎路情结……言行之间的差异导致清季的收回利权渐失其光芒。文明排外不能解决近代中国所面临的维持国权与引进外资的两难抉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对近代收回利权运动持基本否定态度 |
B.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理性反思 |
C.对西方文明的认识不断深入 |
D.对义和团运动局限性的正确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