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西北某地农业区示意图,回答题。
流入该农业区的河流其水源主要来自
| A.大气降水 | B.地下水 | C.积雪融化 | D.冰雪消水 |
该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的种植的农作物是
| A.玉米 | B.水稻 | C.小麦 | D.棉花 |
该农业区夏季发生频率较高的自然灾害是
| A.台风 | B.霉雨洪涝 | C.地震 | D.泥石流 |
洞庭湖面积日渐缩小的主要原因是
| A.入湖河流上游森林被伐,泥沙带入湖中淤积 | B.入湖的河流水量较少 |
| C.洞庭湖流域年降水量减少 | D.大量抽水灌溉农田 |
读图,回答题。
山脉①两侧的地形区分别是
| A.东侧为华北平原,西侧为黄土高原 |
| B.东侧为东北平原,西侧为内蒙古高原 |
| C.东侧为内蒙古高原,西侧为东北平原 |
| D.东侧为黄土高原,西侧为华北平原 |
山脉②两侧地形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 A.东侧为水稻,西侧为谷子 | B.东侧为水稻,西侧为冬小麦 |
| C.东侧为春小麦,西侧为水稻 | D.东侧为冬小麦,西侧为谷子 |
山脉④两侧分别属于
| A.东侧属长江水系,西侧属闽江水系 | B.东侧属海河水系,西侧属黄河水系 |
| C.东侧属珠江水系,西侧属长江水系 | D.东侧属闽江水系,西侧属长江水系 |
关于四条山脉共同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四条山脉都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上 | B.四条山脉都位于两省交界处 |
| C.四条山脉的东南侧降水比较丰富 | D.四条山脉两侧的农业类型都不同 |
下图为某国在甲乙丙丁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完成题。
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一般为
| A.甲→乙→丁→丙 |
| B.甲→乙→丁→丙 |
| C.丁→甲→乙→丙 |
| D.丁→甲→丙→乙 |
下表为四个国家人口算术密度和人口生理密度数据。(注: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总人口与耕地面积之比),分析表中数据,回答题。
| 国家 |
甲 |
乙 |
丙 |
丁 |
| 人口算术密度(人/km2) |
3 |
70 |
129 |
241 |
| 人口生理密度(人/km2) |
35 |
3503 |
934 |
963 |
表中四个国家耕地在国土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从表中资料来看,粮食压力最小的国家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