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费兰克用贸易平衡和货币流动来说明他的1400—1800年以中国为中心的单一世界体系理论:美洲和日本靠出口白银来弥补它们的贸易逆差,非洲则靠出口黄金和奴隶弥补逆差。……欧洲只能靠“经营”其他三个贸易逆差、地区的出口来过日子……欧洲成为拿球贸易网络中的中介。“为了平衡中国似乎永久保持着的顺差,世界白银流向中国”。
——图文均摘编自费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
材料二 太平洋丝绸之路真正的东端……在中国福建沿海的一个港口,叫做月港,这是一个自由贸易港,由于沿海贸易的兴盛,它发展得非常的繁荣,被誉为小苏杭……它的商品是通过国内的商人运送到月港,然后通过月.港的外贸商人运到马尼拉去……所以马尼拉和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这个航线的货源就是来自中国。因为运送出去的中国商品第一位的是生丝,以及丝织品,另外还有比方说棉布、瓷器,其他一些中国的商品,但是以生丝和丝织品为主,所以这条航线就叫做太平洋丝绸之路。
——摘自《“全球化”贸易与白银资本》
材料三 (1907年,官员姚锡光)指出:“古称有海防而无海战,今环球既达,不能长驱远海,即无能控扼近洋。盖海权者,我所固有之物也,彼虽束我,焉能禁我之治海军……夫天下安有不能外战而能内守者哉?……海军与陆军相对表里,我国海疆袤延七省,苟无海军控制,则海权尽失,将陆军亦运调不灵。……海军研究所为中下军官讨论学术之地,期扩新知,不封固步。……兹拟就军港所在,设为初级、高级专门诸学堂,演习、研究学营诸厂舍,而择其尤者,以留学监造于外国学堂、工场,期以10年,则具海军知识之将士可增至千员以上,而足用之。”
——《姚锡光生平及其成就初探》
材料四 从海权的意义来看,海权乃为控制海洋及利用海洋,以达成国家目标之能力,而拓展海权之主要工具为海军武力及商渔船队,武力用以制海以保障海上商渔船队与交通线(海上航路)之安全,而商渔船队可开发海外商业及经济利益,厚植国力,平时商业船队可赚取大量经济利益,战时可支援海军舰队作战。
——《马汉海权论之中心思想》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是什么事件使欧洲开始“成为全球贸易网络中的中介”?19世纪上半期西方列强采用了哪些经济手段来扭转“世界白银流向中国”的现象?
(2)据材料二,归纳太平洋丝绸之路的影响。
(3)据材料三,归纳姚锡光在海军建设方面的主要主张。结全所学知识,指出姚锡光提出这些主张的背景。
(4)据材料、图9和所学知识指出,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英国“控制海洋”产生了哪些结果?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语)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摘自《贞观政要·论政体》
材料二(明太祖语)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也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摘自《明史记事本末》
材料三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移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故阁臣无不惴惴俱者。
——摘自《皇明大政记》
请回答:
(l)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唐太宗与明太祖在丞相作用上的看法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三,说明明朝中期内阁大臣的职权和地位。
(3)综合上述材料,评价唐、明两朝皇权与相权关系的异同。
近代史上的美国和现代史上德国都出现过一次严重的分裂,概括美德分裂的主要原因。说明林肯为维护统一所作的努力和德国最后走向统一的方式和实现统一的原因,并谈谈你的认识。
现代化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鲜明的主线之一。所谓现代化,主要指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其核心是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l)19世纪60、70年代到20世纪初,从经济现代化的角度看,中国有哪些探索?其在现代化历程中的地位如何?
(2)结合史实分析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贡献。
有的学者认为,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产生后,“除了技术不发展的情况以外,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需要的物质条件都具备,”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封建社会已在发生“本质的变化”,生产进入到工场手工业阶段。请结合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状况评价上述观点。
近代以来,中国人为实现现代化付出了艰苦的努力。材料一
![]() |
见表1民国初年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表[单位:千元]表二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表
材料二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也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的宿愿。旧中国的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只占很小的比重,1949年现代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而且发展极不平衡,仅有的一点工业基本上集中在沿海城市和地区。由于工业落后,旧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工具还是和古代没有多大区别,现代交通工具和通信设备极其缺乏。……到1952年工业已经恢复并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总的说来,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杨先材主编《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材料三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快。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0.6%。光通信设备、程控交换机、移动电话机和微型电子计算机等信息通信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5.9%至1.2倍。—国家统计局《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4年2月26日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表一,概括民国初年我国工业发展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民国初年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表二和材料二,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说明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和必要性。
(3)根据材料三,简要指出我国当今工业化建设的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