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马关条约》谈判期间,中国代表李鸿章和日本使节伊藤博文之间曾有过以下谈话:
伊藤:十年前,我在天津时曾同大人(李鸿章)谈过改革问题,为什么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件事情得到改变或改进呢?为此我深感遗憾。
李:先生,当时听你谈论此事,不胜钦佩,而且,我对先生您在日本有力地改变你们的习俗,以致达到现在的水平,也十分羡慕。可是,我国的事情受传统束缚太深,我简直不能按照自己的愿望行事。
伊藤:……根本的问题在于每个国家都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费正清《评中国和日本的近代化》
(1)中国的事情“受传统束缚太深”在维新变法运动期间有何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明治维新的特点,并分析其效果。
近代以来的世界是“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缮舟舰,练水师,必使中圆(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战舰已就,则内地出洋之商,愿禀请各艘扩货者听。东西海权之争实在南洋,西夷之本土距中因甚为遥远,其窥吾圆必以南洋为基地。(据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孙中山提出,我国海疆袤延七省,苟无海军控制则海权尽失,须重戎备而固海防。盖无舰船,海防无从谈起,有舰船而无训练有素之才,无以用之,有舰械人才而无良港,则海军无驻足之所,—切皆备而无民生之政府,则必导甲午之覆则。海事既备,当以中国人工用船荒之时建船舶、兴商务,勾连世界,亦可得鱼盐之利,可围海造田、潮汐发电。(据边疆网《中国海权研究》)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魏源、孙中山海权思想的异同点。
材料三 1890年,马汉出版了《海上实力对历史的影响》一书。书中阐述了海上商业对于国家的财富机器实力的深远影响,为了使本国民众所获得的好处超过寻常的份额,有必要竭尽全力排斥竞争者。为了获得这种制海权,就必须拥有“海上实力”。这种“海上实力”不仅包括了强大的海军,而且还包括商船队、海外殖民地和军事基地,甚至连国家制度、民族性和生产力也被纳入其范畴。马汉的解释,一方面是美国当时日益增强的政治经济实力的反映,另一方面也是美国企图凭借实力向海外扩张的表现。(何顺果《美国历史十五讲》)
(2)《海上实力对历史的影响》一出版,在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就吹捧该书为“绝妙的书”。 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西奥多·罗斯福如此吹捧该书的原因?并说明该书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对外政策的影响。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倒题。
材料从1948年下半年起,鉴于整个国际形势发生急剧变化,美、苏冷战不断加剧,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美国重新调整了它的远东战略,以日本代替即将垮台的蒋介石政府,迅速地改变了它的对日占领政策,由限制、削弱、打击改为积极帮助、扶植、支持日本复兴经济,解散财阀半途而废:被捕战犯被大批释放;完全中止战争赔款,转而限制各种进步群众运动,默许右翼政客重返政界;支持日本政府加强警察力量;直接出面禁止工人罢工,等等。
——刘绪贻主编《美国通史》
(1)据材料简要说明1948年前后美国对日政策有何不同?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1948年前后美国对日政策的变化。
【历史——近代牡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美国重要历史文献《独立宣言》的介绍,在辛亥革命时期外国史的介绍和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间,《独立宣言》曾五次全文发表,在国内广为流传。
——于沛《近代早期中国对世界历史的认识》
材料二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一面是现代中国人自觉的结果。一面是将来中国人自发的结果。自觉,觉些什么呢?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情。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一件叫民族精神的自觉,第二件叫做民主精神的自觉。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
(1)概述《独立宣言》的基本思想和它被近代中国学术弊广泛编译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梁启超所理解的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历史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科,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5年“公车上书”事件标志着维新派正式形成。他们的政治理想就是在中国建立立宪政治。”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主张在中国实现三权分主,拟订宪法,召开国会,君民共主。如此,可挽救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的富强指日可待。
——张岂之《中国文明十五讲》
材料二
日本天皇颁布《五条誓文》 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三、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务使人心不倦; 四、破例耒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五、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夫病症既变,宜用新方;岁步既更,宜革旧历。” |
(1)据材料一分析维新派在制度设计上有何创新?又有哪些保留?
(2)上述表格中的史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民主政治理念是世界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未来的世界文化中,民主政治必定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民主政治的观念源远流长,从两河流域及希腊城邦,以至于西欧古代部落民主,然后一步步演变到市民的参政,最后归结为英美的民权与法国的自由、平等、博爱观念,这一系列的演变,有其历史背景与条件。到今天因为民主政治确实是比君主制、独裁制或集权制为公平、合理,因此民主政治理念已为举世认可。若要从中国文化的基础上,独立地建立起民主政治理论,井非易事。可是,若从中国文化的人文思想,尤其是恕道观念及尊重人性的观念上,做进一步的伸展,则未尝不能在中国文化中纳入民主政治。
——许倬云《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近代英美法民主政治理念发展的主要因素。
(2)概述作者关于中国文化的人文思想和民主政治理念的鹿点,并结合古代思想进行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