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关于辛亥革命性质的争论
在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笔者读到了不少关于辛亥革命性质问题上的一些新观点,这些新观点启迪人们思维,有利于推动辛亥革命研究的深入。
针对有的学者提出的“把辛亥革命定性为资本主义革命是不正确的”这一认识,吕明灼认为,不能因为当时孙中山主张中国实行社会主义,主张由分权制向集权制、多党制向一党制、地方自治向中央集权转变,主张解决农民土地问题而否定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把辛亥革命定性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点也没有贬低其伟大意义的意思,相反,这是很崇高、伟大、光彩的。因为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前,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思想是当时最进步、革命的思想,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动力。而杨天石则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这个看法未必准确。因为辛亥革命的目的是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最要紧的任务是救亡,而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同时,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后会马上和工人阶级产生矛盾冲突,而孙中山特别讲到,要让中国的工人阶级避免受剥削的痛苦。辛亥革命的性质应是民主共和革命,领导力量是“共和知识分子”或“平民知识分子”。彭剑认为,各方对辛亥革命性质的讨论,基本都是从领导者性质入手,但从政体转型角度来看,辛亥革命的一个基本面是共和制和君主制的较量。
评材料中关于辛亥革命性质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关于辛亥革命性质的一个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有人说:“诸子百家中,儒法两家是既矛盾又统一的。”他们的政治主张中,有何矛盾之处?原因是什么?他们的政治主张又是对哪些历史现象的反映?儒法两家后来是怎样统一起来的?简要分析统一的根源和影响。

材料一: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刘秀下令清丈田亩和重新登记户口。但是,地方上的豪强贿赂地方官员,隐瞒田亩和依附农民人数,而把农民的房屋房屋院落当作田亩丈量,引起农民的反抗。刘秀得知内情后,下令对贪官严厉追查。查出刚升任大司徒(丞相)的欧阳歙任汝南太守时贪脏一千万钱;河南尹张汲、诸郡太守等十余人,皆下狱处死。
材料二:光武帝调郭汲任颖川太守,他到任后,得知赵宏、召吴占山为王,手下有数百人,这些人不仅影响当地治安,还分伙到江南和北方作案。郭仍派人说服他们下山;然后遣送他们回到各自的家乡,安心耕种土地。然后上奏皇帝,说自已擅自放回招降的盗贼。光武帝没有怪罪他。赵宏、召吴在外地同伙得知这一消息,都很佩服郭仍的威望和信誉,纷纷从南方或北方回来,向郭汲投降,郭仍也安排他们回乡种地,对以前的罪过不予追究。
材料三:南阳太守杜诗,为官清廉公正,在任期间,兴利除害,百姓安乐。他发动南阳人兴修水利,大量开垦荒田。南阳郡内,家家衣食丰足。人们把他比作西汉元帝时的召信臣,南阳流传着称赞他的歌谣:“前有召父,今有杜母”。他还“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回答:结合材料从目的、措施和客观作用方面评述光武帝时期的吏治。
要求:概括成文,限150字,最多不超过180字。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数千年来立国的根本在于道德,凡国家政治、家庭伦理、社会风俗,无一非先圣学说发皇流衍。”“本大总统程鹰重任,日作夜思,比为政体虽革旧取新,而礼俗要当保守。”
——1914年袁世凯《祭孔会》
材料二“愚之非难孔子之动机,非因孔子之道之不适于今世,乃以今之委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今世之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新青年》第三卷第六期)
回答:①材料一中,袁世凯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其实质目的何在?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②材料二中,陈独秀是如何看待孔教的?有何进步意义?
③针对材料一引起的社会影响,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是如何反对的?其实质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即以船炮而言,本为防海必需之物,虽一时难以猝办,而长久计,亦不得不先事筹维。……从此制炮必求极利,造船必求极坚,似经费可以酌减,即裨益实非浅鲜矣。
——林则徐《密陈夷务不能歇手折》
材料二即款之后(款:《南京条约》的赔款,这里指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失败),则宜师夷长技以制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之法
———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三臣等就今日之势论之:发、捻交乘,心腹之害也。俄国壤地相接,有蚕食上国之志,肘腋之忧也;英国志在通商,暴虐无人理,不为限制,则无以自立,肢体之患也。故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
材料四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筹办夷务始末》
材料五窃自同治元年陈军到沪以来,随时购买外洋枪炮,设局铸造开花炮弹,以资攻剿,甚为得力。
————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
回答:①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师夷制夷”主张的社会背景和主要内容。
②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师夷制夷”主张的进步性和思想认识上的局限性。
③把材料三、四、五内容归纳成几个方面,主条列出。(不要摘抄原文)
④有人说;洋务派继承了“师夷制夷”的主张,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呈现哪两种显著的趋势?试结合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