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在2014年2月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华远任志强、万通冯仑、万盟王巍等商界大佬们围炉漫谈乡愁,呼吁恢复“乡绅制度”,认为,“有乡绅就留得住乡愁,没有乡绅就留不住乡愁,没有乡愁。”作为一个企业论坛,“乡绅”话题得以被关注,也足见其近年来的影响力了。
学者熊培云在《一个村庄的中国》中认为,乡绅这个群体在中国传统社会,是体制内权力与中国社会基层的“连接器”、“缓冲带”。美国家族史专家古德也在其《家庭》书中说:“在中华帝国统治下,行政机构的管理还没有渗透到乡村一级,而宗族特有的势力却维护着乡村的安定和秩序。”
乡绅中的一部分人是通过科举考试、退任或已在乡村休闲的官员。他们深受儒家文化教诲,知书达礼。同时也热心于乡村公益事务,尽职尽力,得到乡亲们的尊重。历史事实证明,绝大多数的乡绅是乡村里中华道德的守护者,他们办学校,兴宗祠,行善事,也是佛教与道教,以及儒家学说的主要传播者与复兴者。如果说,贵族文化是英国文化可以骄傲的地方,那么也可以说,乡绅文化是中国文化可以骄傲的地方。
但是,也有人认为:“土豪”已卷土重来,就差“劣绅”了。“恢复乡绅制度”,就是开历史倒车,让中国退回到封建社会。“恢复乡绅制度”,意味着新生官僚资产阶级分子,将名正言顺地登上历史舞台,全面复辟资本主义,广大农民要重新回到封建社会受压迫受剥削的地狱,吃二遍苦,受二茬罪。
阅读材料,提炼观点,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实(论据至少三个),论证严谨,逻辑性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是创造条件,使我们和其他国家能共同建立一种不受逼迫的生活方式……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
——杜鲁门1947年3月12日致国会两院的咨文
【材料二】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需要一个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出现。……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材料三】 我知道,要摈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而个别国家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
——1998年2月8日叶利钦接受记者采访时发表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外来压力”指的是哪些国家?美国对其采取了什么政策?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美国“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的原因。
(3)据材料三,简要分析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外政策变化的表现及原因。
(4)据材料一、二,列举史实说明美国的对外政策对中美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阅读中日纱厂纺制20支纱的每包成本比较表(1933年):
成本 |
中国(元) |
日本(元) |
中国超过日本(元) |
超过的% |
工资 动力 机械修配 营缮 消 ![]() 包装 薪金 职工保护费 运输 营业 捐税及利息 保险 制造及营业杂费 |
10.50 5.50 1.80 0.40 1.70 1.50 1.20 0.20 0.20 2.50 15.00 0.20 3.00 |
5.80 4.80 0.60 0.40 0.50 1.20 0.60 0.50 0.20 2.00 2.70 0.10 1.00 |
4.70 0.70 1.20 — 1.20 0.30 0.60 -0.30 — 0.50 12.30 0.10 2.00 |
81 15 200 — 240 25 100 -60 — 25 446 100 200 |
总 成 本 |
43.70 |
20.40 |
23.30 |
114 |
——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
请回答:
(1)归纳中国纱厂成本显著高于日本的主要因素(不得照抄原文)。
(2)1933年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有利社会环境。
(3)据表中信息,从国家和企业两个角度,谈谈如何提高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竞争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书(《孔子改制考》)中,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中国儒家的“三世”说附会在一起,……。他认为时下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统治的中国社会是“据乱世”,而要达到所谓的“太平世”,即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的社会,就必须先对“据乱世”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升平世”。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孙家鼐曾是竭力支持康有为变法的重要官员,他曾把康有为称之为“忠心热胆而心通时务”的“唯一朝士”,他还对皇上表示,“若皇上责成变法,我唯举康某人,我则安能?”(在《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他曾向皇帝奏称,“康有为才华甚富,学术不端,所著《孔子改制考》最为荒谬”。他还力请皇上销毁书版,而徐察其人品心术。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清末现代化中的激进与保守》
【材料三】 甲午一战……中国知识精英痛定思痛,在文化自觉上又上了一层次。
——金耀基《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之构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三世说”明显受到西方哪一思想的影响?康有为认为中国怎样才能实现“太平世”的理想?
(2)据材料二,指出孙家鼐对康有为的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这一变化反映了维新变法面临的最大阻力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在文化自觉上又上一层次”的主要表现。列举近代前期(1840—1919年),中国知识精英向西方学习的另外两个层次。
(4)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近代中国知识精英寻求救国道路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黄宗羲《原臣》
【材料二】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废弃)矣。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大权乃归之天子。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材料三】君主和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应分属不同部门掌握。
——洛克《政府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黄宗羲和顾炎武政治主张的相同点。有人说,黄宗羲和顾炎武都是主张否定帝权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2)据上述材料,指出洛克的分权学说与黄宗羲、顾炎武的政治主张在本质上有何区别?
洛克的分权学说对后世有何影响?试举例说明。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王淑芬:(看李三辫子碍事)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子也该剪了吧?
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李三: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君,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 改回来了呢!
——选自《茶馆》
材料二 我们提倡民权,便不可完全仿效欧美。我们不完全仿效欧美究竟要怎样去做呢?中国 几千年以来,社会上的民情风俗习惯和欧美的大不相同,中国社会既然是和欧美的不同,所以管理社会的政渔,自然也和欧美不同,不能完全仿效欧美照样去做,像仿效欧 美的机器一样……
——孙中山谈民权主义(1924年4月20日)
(1)材料一中的李三的“牢骚”反映了中国政局的什么特征?你认为主要的原因是什么?(8分)
(2)材料二中孙中山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这种观点对于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有没有启发? (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