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
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 业生产 |
|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
| 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
|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
1979年1月29日,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时宣布:“我们不再使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 | B.中国政府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
| C.解决台湾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 | D.使“一国两制”的方针正式形成 |
新时期,我国在外交上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开展多边外交,维护世界和平。下列能反映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
①向海外派遣维和部队②领导创立“上海合作组织”
③参加朝核“六方会谈” ④积极参加裁军工作会议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①③④ |
古今中外地域中有很多带“州”的名称,下列对“州”的区划沿革表达正确的有
| A.“州”作为地方行政区划最早开始于唐代 |
| B.在1787年宪法中,美国各州仍能行使一定的国家主权 |
| C.有些州名源于传说中黄帝时代将全国划分的“九州” |
| D.新中国成立后“州”的行政区划仍然存在 |
和解是一个进程, 是各方在共同努力下, 创造性地实现冲突的转换。著名和平学家约翰·保罗·莱德里奇( John Paul Lederach) 认为:和平、真相、正义、宽恕是和解的核心要素。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是中日和解的重要里程碑。中日关系最重要的基础是
| A.日本放弃敌视中国的政策 | B.日本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
| C.日本对侵华战争深刻反省 | D.日本政府追随美国 |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以下各项对这一时期外交形势叙述正确的是
| A.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B.改变了东西方国家间的外交格局 |
| C.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 D.在区域合作组织中发挥主导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