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用纳米技术制造出一种“生物导弹”,可以携带DNA分子。把它注射入组织中,可以通过细胞的内吞作用的方式进入
细胞内,DNA被释放出来,进入到细胞核内,最终整合到细胞染色体中,成为细胞基因组的一部分,DNA整合到细胞染色体中的过程,属于 ( )
| A.基因突变 | B.基因重组 | C.基因互换 | D.染色体变异 |
下列有关叶绿体和光合作用的几个简单的小实验,你认为那些结果是不可能的( )
| A.将叶绿素的无水乙醇提取液置于适宜光源下照射5 h,加碘液处理后溶液呈蓝色 |
| B.在温暖晴朗的一天下午,在某植物的向阳处采得一片叶,用酒精隔水加热脱色,并加碘液处理叶片,变成蓝色 |
| C.叶绿体色素的无水乙醇提取液放于自然光和三棱镜之间,从三棱镜的一侧观察,连续光谱中变暗(暗带)的区域是红光和蓝紫光区域 |
| D.将经饥饿处理后的绿色正常叶片置于含有充足14CO2的密闭透明的照光小室内,3 h后在叶内淀粉中可检验到14C的存在 |
鱼被宰杀后,鱼体内的ATP会生成具有鲜味的肌苷酸,但酸性磷酸酶(ACP)会催化肌苷酸分解,导致鱼肉鲜味下降。为了研究鱼类的保鲜方法,研究者从草鱼、
鱼和鳝鱼中分离得到ACP,并对该酶活性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相关实验结果如图、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金属离子 |
浓度(mmol/L) |
相对活性(%) |
||
| 草鱼 |
鱼 |
鳝鱼 |
||
| Na+ |
30 |
100.83 |
101.47 |
96.03 |
| Zn2+ |
1 |
112.38 |
116.06 |
158.13 |
| Ca2+ |
5 |
65.21 |
96.18 |
88.18 |

A.不同鱼类的ACP活性都会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大
B.将宰杀后的
鱼放到37℃左右的环境中一段时间能保持其鲜味
C.将宰杀后的草鱼放到适宜浓度的Ca2+溶液中鲜味下降的速度会减慢
D.Zn2+能使这三种鱼的鲜味下降速度都减慢
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核细胞的拟核除没有核膜外,其他结构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没有差别 |
| B.在电镜下观察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可以看到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等结构 |
| C.脱氧核糖核酸等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
| D.真核细胞的核膜上附着多种酶,有利于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 |
为研究和开发天然食用色素,某研究小组取等量相同品种的红枣,采用溶剂提取红枣中部分红色素,用紫外光谱仪测定不同温度下“提取液的吸光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已知吸光度越大,红色素含量越高。下列分析较合理的是 
| A.实验的自变量为红枣生长的不同温度 |
| B.实验目的是探究温度对红枣中红色素生成的影响 |
| C.红色素可能在较高温度下不稳定 |
| D.温度越高,提取液中红色素含量越高 |
下图①—⑤用某种方法在显微镜(不用染色)下拍到的二倍体百合(2n=24)某个细胞的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细胞分裂时序排序为①→③→②→⑤→④ |
| B.图①细胞内DNA和染色体数目加倍 |
| C.图②③细胞中均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
| D.图②③⑤细胞中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