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中华文明的这个特点从根本上说应是得益于中国古代政治实体的统一性和连续性。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连续性的是( )
A君主专制 B中央集权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历史上经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背离的现象,即所谓“种瓜得豆”。中国古代下列政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直接反映这一现象的是( )
| A.秦朝郡县制 | B.西汉刺史制度 |
| C.元朝行省制 | D.清朝军机处 |
古书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该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 A.各国纷纷变法图强 | B.社会性质发生变革 |
| C.宗法制趋于瓦解 | D.秦国逐渐统一中国 |
二战后,丘吉尔在中立国瑞士发表了一篇演讲 《欧洲的悲剧》。文中,丘吉尔极力呼吁欧洲各国捐弃前嫌,携手共渡难关。丘吉尔认为,欧洲要想从势如累卵的困境中解脱出来,最好的办法就是“重建一个欧洲大家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丘吉尔极力推动欧共体的成立 |
| B.丘吉尔主张和苏联一道建设欧洲大家庭 |
| C.这一反思和欧洲整体实力的下降密切相关 |
| D.表明丘吉尔反对冷战,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 |
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紧急救济法》,1935年又通过了《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这说明,罗斯福政府为克服危机而力图
| A.将临时救济与制度保障相结合 |
| B.将紧急救济与促进就业相结合 |
| C.将促进生产与刺激消费相结合 |
| D.将以工代赈与维护稳定相结合 |
下列有关德国1871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议会是立法机关 | B.国家元首有权解散两院 |
| C.议院由两院组成 | D.国家元首有权任命内阁成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