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日上午9时,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此前,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集中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之前,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在会上胡锦涛介绍了中共中央对起草十七届五中全会文件的考虑和文件稿形成的过程,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畅所欲言,对文件稿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实行什么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有哪些?
(2)请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原因。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结合《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如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保阵人民民主,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某校高三(1)班同学围烧民主与法制的关系展开了讨论。
材料一:在讨论公民的民主权利时,同学甲说:“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但为什么相关法律又规定了公民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必须向当地公安机关提出申请,报告目的、方式、时间和线路等,获得许可才可以进行呢?
材料二:在讨论民主与法制关系时,同学乙和同学丙的看法发生了分歧。
同学乙认为,民主作为国家制度,是指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现实生活中,民主表现为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因而,民主更重要。
同学丙认为,法制是法律和制度的总称。用制度化、法律化的方式管理国家事务,并且严格依法办事,才能保降公民的民主权利。因而,法制更重要。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中关于公民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同学甲所述问题的认识。
(2)结合材料二,说明民主与法制的对立统一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14年10月23日闭幕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要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全会提出,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综合工程,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你对这一论断是怎样理解的?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3)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在我国应如何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创造了许多奇迹,创造了许多世界第一。一方面,经济增速第一、外汇储备第一、外国直接投资引入第一、主要工业品产量第一;与此同时,中国是建材消费第一、能源消耗第一、空气污染物排放第一、水污染物排放第一。江河水系70%受到污染,流经城市90%以上的河段严重污染,城市垃圾处理率不足20%,农村有1.5亿吨垃圾露天存放,3亿多农民喝不到干净的水,4亿多城市居民呼吸不到新鲜空气。
材料二:光明日报北京9月26日电由来自全球19个国家的24位政府、企业、金融界和经济学界知名人士组成的全球经济和气候委员会,日前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孕育经济增长:全球新气候经济报告》,报告研究长达一年,由中国、印度、美国、巴西、韩国、欧洲和非洲的著名研究机构共同完成。报告认为,在未来15年,约90万亿美元将投资到城市建设、农业和能源领域的基础设施。这将为世界创造前所未有的机会,实现低碳领域投资的增长,从而为就业、医疗、企业生产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带来多重效益。报告还提出了包含10个政策建议要点的《全球行动计划》,旨在实现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双赢。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能够实现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双赢的论据。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知识,就实现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双赢提出合理建议。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法治建设要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各级党组织要带头依法办事,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各级政府必须坚特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体制。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如何推进依法治国进程?
材料二:李克强指出,今年简政放权的力度不能减,要进一步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要把那些含金量高的、管用的,真正能够激发市场活力的直接放给市场、放给企业。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二,分析“法无禁止即可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将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哪些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