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阅读下列材料:
第30任总统柯立芝说:举目四望,看不到任何希望。
第31任总统胡佛说:我们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我们无能为力了。
第32任总统罗斯福说:不知这座用纸板搭的房子(指马里兰银行)会不会倒塌?纽约儿歌唱: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分析此时的美国发生了什么大事?
(2)面对现状,胡佛和罗斯福奉行的经济政策分别是什么?
(3)罗斯福在就职宣言中说:我们最大、最基本的任务是让人民投入工作。为此他在“新政”中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4)从20世纪资本主义发展的角度,评价罗斯福“新政”。
创新是一种文化品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材料一】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
——《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20世纪的世界进程中出现了许多冠以“新”概念的历史元素,如俄国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20世纪末的一次改革使中国迈进了社会主义新时期。
【材料三】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长的历史渊源。然而,在千余年的发展中,欧洲的政治家和统治者们虽不惜使用最强大的武力,却都失败了。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剧烈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他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签署了煤钢联营协定,由此开辟了由经济合作入手的解决欧洲统一问题的新途径。从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环境看,走此途径,也是有共同基础的。1958年,六国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的主要目标是争取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流通,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中期建立的欧共体,向着经济政治联盟的方向发展。1991年底,欧共体12国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举行的首脑会议上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在12国范围内实现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即建立“欧洲联盟”。
——以上材料均摘自《世界史》
【材料四】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欧共体在推进经济一体化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共同体内部的农业发展水平有很大差别,农业在各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因此各国有不同的利益要求。比、卢和联邦德国三国农业不发达,对实行共同农业政策比较冷淡;而农业较发达的法、意、荷则积极主张实行共同农业政策。
——岳麓版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教材
阅读上述材料并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英国“全新的政体”和美国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有何创新?
请结合所学,概括说明两国确立不同政治制度的主要原因。
(2)试简要概括材料二中三个历史元素的“新”之所在。并概括这些“新”的共同点?
(3)欧洲一体化是经济区域一体化的创新,正朝着“努力使欧洲成为一种政治力量,一种社会,经济,文化力量”的方向发展。请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欧共体在实现共同农业政策上有何创新举措?欧洲的联合给当今世界带来什么启迪?
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发展阶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述、标识、解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雅典贵族统治的改变是从梭伦之时开始的。梭伦以整个城邦公社的利益为重,主张不偏不倚的立场。他既痛恨贵族的顽劣,也不愿引发平民的暴动,主张以改革的方式解决平民备受压迫的各类问题。
—— 《两方文明简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梭伦改革的指导思想。结合所学知识,从民主政治的角度说明梭伦“改变了雅典的贵族统治”。
材料二王安石的最大弊病,还在仅看重死的法制,而忽视了活的人事。依照当时情况,非先澄清吏治,不足以宽养民力。非宽养民力,不足以厚培国本。非厚培国本,不足以遽希武功。……在国内新政措施全无头绪的当日,却同时引起边衅,对外便觊开疆用武。因此更是加意聚敛,而忽略了为国家的百年长计。
——钱穆《国史大纲》
(2)根据材料二,概括钱穆先生从哪些角度指出了王安石变法存在的不足?
材料三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的夹缝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艰难、曲折地发展,但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仍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见下图)。
——人民版历史教材
(3)根据材料三,从现代化的视角论证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要求:条理清晰,史论结合)
材料四从20世纪初到今天,现代中国产生了三代新人。
第一代新人,叫做新青年,大体出生于1911年到1949年之间……
第二代新人,是社会主义新人,他们大体出生于1949年到1979年之间……
第三代新人,叫新人类,出生、成长于1979年左右到现在……
——摘自海克《现代中国的三代新人:从“新青年”到“新人类”》
(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四划分“三代新人”的主要依据。请在“三代新人”中任选一代,判断他们在青春时期的价值取向,并结合史实予以说明。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天命陛下(宋神宗)为神明主,殴天下士民使守封疆,卫社稷,士民以死徇陛下不敢辞者,何也?以陛下能为之主,以政令均有无,使富不得侵,强不得凌弱故也。今富者兼并百姓,乃至过于王公,贫者或不免转死沟壑。陛下无乃于人主职事有所阙,何以报天下士民为陛下致死?”
——《续通鉴长编》卷二百四十
材料二“诚能御轻重(指关于调节商品、货币流通和控制物价的理论)敛散(指古代国家对粮食物资的买进和卖出)之权,而禁因缘(指勾结)之奸,则何患乎经入(指常规赋税收)之不足。”
——《王安石文集》卷四九
(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存在的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8分)
(2)材料二反映了王安石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他在变法中是如何实现“御轻重敛散”的?(8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市场,由被动到主动,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5世纪早期这段畀乎寻常的历史中,……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材料二 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材料三“(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西方的冒险事业”各指什么?二者有何内在联系?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英美两国创立的市场经济模式分别是什么?两国新的市场经济模式产生的共同历史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并分析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光绪二十九年至宣统三年,为中国政府奖励工业最力之时代……此时中国之实业,如红日初升,前途希望正复无穷。此时期中之重要提倡事业,如光绪三十一年袁世凯在天津设工艺总局,商部在京师设劝工陈列所,及奏设各省高等实业学堂;光绪三十二年商部奏订奖给商勋章程,鼓励制造新器,学部考验游学生设工商科进士学位;光绪三十三年农工商部奏定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办1000万元以上之实业者赏男爵,2000万元以上者赏子爵;宣统二年端方在南京举行南洋劝业会,皆为60年内仅见之盛举。
——陈真、姚洛合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二民国政府公布《农商部奖励实业办法》(1917年):(1)每年能将国货运往外国销至10万元以上,而营业时期继续已逾3年者,给予一等奖章;(2)设立工厂资本在5万元以上,营业确有成效者,给予二等奖章;(3)发明有实用之物品或器械,给予三等奖章;(4)以中国资本发起开矿、放垦、渔牧等实业,及提倡设立实业学校者得体察情形,分别给予奖状;(5)商会农会能实心提倡商务或农业,著有成绩者,得体察情形,分别给予奖章。
一摘编自《新编实业法令》
比较材料一、二,提取两项有关奖励实业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