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伴随着各种政治力量的此消彼长、分化组合,世界形势呈现紧张与缓和、动荡与和平交替变换的局面。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6年)丘吉尔提出“一个明确而实际的行动建议”,号召英、美结合特殊的“兄弟联盟”,共同垄断“制造原子弹的秘密”,“配备一支国际武装力量”,联合使用两国遍布全世界的海、空基地,在联合国机构之外联合起来对付俄国。
—— 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
材料二 美国人正在丧失他们习惯于向世界发号施令的力量。……到70年代,美国的无所阻拦的威力已经受到一些限制。
—— [美]沃尔特·拉弗背《美苏冷战史话1945—14975》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五大力量基本框架图:
①美、欧、日△是基础;②美、俄、日△是关键;③美、欧、俄△是欧洲一翼;④美、日、中△是亚洲一翼;⑤美国位于正五边形的顶端。
—— 冯特君《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丘吉尔……号召英、美……联合起来对付俄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此,美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那些国际力量限制了当时美国的“威力”?
(3)材料三显示出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政治格局有何变化?谈谈你对这一变化的认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西方思想的涌入始于鸦片战争前传教士对圣经和宗教小册子的翻译。在1810-1867年间,由基督教传教士翻译的795种译著中,宗教类占86%,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类仅占6%。1850年-1899年之间的567种译著中,应用科学占40%,自然科学占30%,历史地理占10%,社会科学占8%,宗教、哲学、文学和艺术占3﹒5%。”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中国文化一直在变,一直在反省,但没有对新奇贪得无厌的追求,没有“古今”的原则之争,而且一直这样到1900年左右。追求新知、探寻异乡的渴望,他们也不是没有,但不像17世纪欧洲文化那么普遍,那么痴迷。
——【美】小约翰·韦尔斯《1688年的全球史》
材料三在中西两大文明的交冲对撞之下,一方面,中华传统文明发生嬗变,其中的某些部分出现了变异和式微,中华文明中更多地容纳吸取了其他文明体系、特别是西方文明体系的内容,中华文明更紧密地与世界其他文明体系相融合相同步;另一方面,中华传统文明的某些成分仍然在生生不息的固守着、传承着,中华文明仍然有自己民族的特色。
——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译著类别有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变化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7世纪欧洲普遍“追求新知、探寻异乡”的主要表现,谈谈中国为什么 “没有对新奇贪得无厌的追求”?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传统文明嬗变的特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结束……重建导致了巨大的增长(平均年增长率近50%),欧洲经济从未有如此大的跃进。……国际贸易反映了这种新局势。以自由贸易为基础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自1948年起便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增长。欧洲在其中具有特殊地位。
——[法]德尼兹·加亚尔、阿尔德伯特等《欧洲史》
材料二欧洲人口袋里装着“欧元”,无论到哪个“欧元区”去买东西,都用“欧元”来计算,无形中增加了人们的“欧洲意识”。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三从肯尼迪政府开始,标准的提法就是“平等的伙伴关系”。华盛顿官方一直表示希望看到欧洲成为一个单一的实体,有足够的力量同美国一起承担领导世界的责任和负担。这是有关这个问题的一套惯用的辞令。……美国也没有把美欧之间在伊朗和伊拉克问题上存在的分歧看作平等伙伴之间的问题,而是看作欧洲不服从美国的领导。
——[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材料四事实上,美国、日本、英国等国负债都很重……但是债务危机却发生在了欧元区的希腊等国。这不禁让人怀疑是美国借助金融危机,搞垮欧元从而维持美国霸主地位的阴谋。
——王燕、赵杨《欧洲债务危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促进欧洲经济恢复发展的“美国因素”。 “美国因素”此时进入欧洲还有什么目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元”对欧洲及国际政治、经济产生的主要影响。
(3)据材料三、四,概括美国对欧洲一体化的真实态度,并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二战后美欧关系的基本特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荆公知明州鄞县,读书为文章,三日一治县事。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于民,立息以偿,俾新陈相易;兴学校,严保伍,邑人便之。故熙宁(宋神宗年号)初为执政,所行之法,皆本于此。
—一邵伯温《邵氏闻见录》
材料二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材料三范纯仁(范仲淹之子)批评王安石:“欲求近功,忘其旧学。舍尧、舜知人安民之道,讲五伯(霸)富国强兵之术。尚法令则称商鞅,言财利则背孟轲。”
——《续通鉴纪事本末》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在鄞县推行了哪些变法措施?
(2)根据所学指出,王安石实行免役法的初衷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分析,新政客观上造成了哪些不良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反对派否定王安石变法的理由。
(4)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确保社会改革措施顺利贯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摘自《商君书》
材料二我已将适当的权力给予民众,绝不会故意剥削或纵情泛滥,就是那些富有和高贵的人士,提出的忠告在于知耻和守分,执着盾牌我屹立在两派之间,双方的权利不可以相互侵犯。
——梭伦
材料三 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在梭伦以前的时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中,都受到了节制。商业以及靠奴隶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工艺,都成了流行的职业……由货币、奴隶以及商船构成的财富日益增加,但是,这些财富已经不是仅仅用来购置地产,它已经变成了人们所追求的目的本身了。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指出商鞅变法中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
(2)材料二的诗句体现了梭伦怎样的改革理念?结合梭伦改革内容,举一例说明。指出梭伦的这一改革理念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理解“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
17—19世纪欧洲无数学者和思想家在发展和表达一些新的思想。这些思想对我们今天有如此巨大的影响,以至可以说是一场思想革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实际上,哲人们并不把自己看作法国人或欧洲人,而是把自己看作人类的成员。他们试图从全球的而非西方的角度来思考和行动。他们试图发现与牛顿的物质世界的定律相当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则。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启蒙运动思想家)保障人权和实行法治的主张,崇尚知识、提倡科学的态度,以及对未来理性社会的种种设想,都已超出了国界,跨越了时代,有着非常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他们卓越的见解为欧美的民主进程奠定了思想基础。
——刘宗绪《世界近代》
材料三 达尔文的革命是19世纪科学中的主要革命。它摧毁了以人为宇宙中心的宇宙观,而且“在人的思想中引起了一场比自在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得以再生以来任何其他科学的进步更伟大的变化”……达尔文进化论的巨大的革命影响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于超出科学之外的内容,产生于人们所说的并存的思想革命。
——科恩《科学中的革命》
请回答:
(1)结合所学,列举“哲人们”发现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则”。“哲人们”发现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则”与“牛顿的物质世界的定律”有何内在一致性?(4分)
(2)根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启蒙运动对欧美政治文明的影响。 (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为什么“达尔文的革命是19世纪科学中的主要革命”?举例说明达尔文进化论影响下中国所产生的思想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