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
公叔为魏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公叔之仆曰:“起易去也。” 公叔曰:“奈何?”其仆曰:“吴起为人节廉而自喜名也。君因先与武侯言曰:‘夫吴起贤人也,而魏国小,又与彊秦壤界,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武侯即曰:‘奈何?’君因谓武侯曰:‘试延以公主,起有留心则必受之;无留心则必辞矣。以此卜之。’君因召吴起而与归,即令公主怒而轻君。吴起见公主之贱君也,则必辞。”于是吴起见公主之贱魏相,果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纵横者。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太史公曰: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
(选自《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薄:瞧不起 |
B.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相:相信 |
C.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纵横者破:揭穿 |
D.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坐:因为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
A.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 |
B.君因谓武侯曰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座 |
C.然行之于楚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
D.以刻暴少恩亡其躯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起利欲熏心,热切追求功名,为谋求担任鲁将而率兵击齐,竟不择手段,杀死妻子,用来表明他不亲附齐国。 |
B.吴起为将,与士兵同甘共苦,关心士兵,甚至亲自为生了毒疮的士兵吸吮脓液,因而士兵甘为其用,在战场上勇往直前。 |
C.吴起在魏为将时,遭魏相忌恨,魏相用仆人计策,在武侯面前进谗言,然后又让公主当面斥责吴起,吴起于是离魏而入楚。 |
D.司马迁记载了吴起为将为相时的功绩,表现了吴起的政治与军事才干,同时不隐其恶,也展现了他狠毒暴戾、不施仁德的一面。 |
翻译下列句子:
(1)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
(2)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3)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遨少好学,敏于文辞。唐昭宗时,举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欲携其妻、子与俱隐,其妻不从,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其妻数以书劝遨还家,辄投之于火,后闻其妻、子卒,一恸而止。遨与李振故善,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其后,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能去三尸,因徙居华阴,欲求之。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之友善,世目以为三高士。遨种田,隐之卖药以自给,道殷有钓鱼术,钩而不饵,又能化石为金,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唐明宗时以左拾遗、晋高祖时以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即赐号为逍遥先生。天福四年卒,年七十四。
遨之节高矣,遭乱世不污于荣利,至弃妻、子不顾而去,岂非与世自绝而笃爱其身者欤?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人间多写以缣素,相赠遗以为宝,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屋壁,其迹虽远而其名愈彰,与乎石门之徒异矣。
与遨同时张荐明者,燕人也。少以儒学游河朔,后去为道士,通老子、庄周之说。高祖召见,问“道家可以治国乎?”对曰:“道者,妙万物而为言,得其极者,安居衽席之间可以治天地也。”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荐明闻宫中奉时鼓,曰:“陛下闻鼓乎?其声一而已。五音十二律,鼓无一焉,然和之者鼓也。夫一,万事之本也,能守一者可以治天下。”高祖善之,赐号通玄先生,后不知其所终。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隐逸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闻其妻、子卒,一恸而止恸:极度悲哀,痛哭 |
B.因徙居华阴,欲求之因:因为 |
C.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壁屋写:描摹 |
D.与乎石门之徒异矣徒:同一类人 |
下列句子中,均能说明郑遨“节高”的一组是
①遨少好学,敏于文辞 ②后闻妻子卒,一恸而止
③欲以禄遨,遨不顾 ④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
⑤遭乱世不污于荣利 ⑥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
A.③④⑤ | B.①④⑤ | C. ①②⑥ | D. ②③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遨年轻时好学能文,后来考进士却落第了,又恰逢社会动荡,于是隐居山林,当了道士。 |
B.郑遨与道友李道殷、罗隐交情深厚,三人虽屡受朝廷征召,但均未出仕,被世人看作是三位高洁之士。 |
C.郑遨隐居山林,但经常有诗稿散落民间,人们对这些诗稿珍爱有加,甚至把它们誊写在丝绢上,作为馈赠佳品。 |
D.张荐明与郑遨同为当时著名的隐士,他曾喜好儒学,后来则一心崇奉道家学说,他认为道家学说对治国大有裨益。 |
翻译下列句子。
(1)其妻数以书劝遨还家,辄投之于火。
▲
(2)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
▲
(3)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
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预备走舸,系于其尾。先以
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馀船以次俱进。操军吏士皆
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馀,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
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进,北军大坏。
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
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
者太半。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操军不利,引次江北。次:驻扎 |
B.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著:居于 |
C.雷鼓大震,北军大坏。雷:像雷声 |
D.上建旌旗,豫备走舸,系于其尾。舸:小船 |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C.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
D.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
下面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吾得兄事之 |
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
C.可烧而走也 |
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根据文段内容,以下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曹军向西挺进,与孙刘联军在赤壁交战,曹军失利,败于江北。 |
B.曹军把战舰钩连起来,使船头船尾互相连接,于是黄盖给周瑜出主意,用火攻使曹军败走。 |
C.当时东南风刮得正急,黄盖把十艘舰船驶在最前面……其余的船按照次序一起前进。 |
D.火烧赤壁,周瑜一方采用的“火攻”,分为黄盖诈降、乘风攻敌、火烧曹营、乘胜追兵几步进行,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大获全胜。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少时常与鲍叔牙游游:游玩,游览。 |
B.鲍叔遂进管仲进:推荐,进献。 |
C.管仲既用,任政于齐既:既然。 |
D.鲍叔不以我为不肖不肖:不贤,没有才能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鲍叔不以我为不肖②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B.①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
C.①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②师不必贤于弟子 | |
D.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
下列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知我不羞小节”的“羞”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 B.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
C.鲍叔事齐公子小白 | D.素善刘侯张良 |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管仲之贤的一组是 ( )
①管仲贫困,常欺鲍叔②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③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④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⑤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⑥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A.①③⑥ | B.②③⑤ | C.③④⑥ | D.④⑤⑥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跟从。 |
B.庄则入为寿。寿:敬酒祝寿。 |
C.卮酒安足辞辞:推辞。 |
D.杀人如不能举举:全,尽。 |
下列句子分别遍为四组,全都表现项羽“为人不忍”的一组是 ()
①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②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③项王默然不应
④其意常在沛公也。⑤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⑥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A.①②⑥ | B.①③⑥ | C.②③⑥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邦亲自带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羽,到达鸿门向项羽谢罪,项羽不仅原谅了刘邦,而且当天就留刘邦同他饮酒。 |
B.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从座位的安排上可以项羽依仗军事优势而不可一世的骄横神态。 |
C.鸿门宴上,项庄拔剑起舞,并不是为了助兴,而是要趁机杀掉刘邦。 |
D.樊哙闯帐,揭开帷幕在西边站立,瞪眼看着项羽,头发直坚起来,眼眶都要裂开了。由此可以看出樊哙的忠勇。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6题。
高允,字伯恭,渤海人也。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叹曰:“高子黄中内润①,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但恐吾不见耳。”年十余,奉祖父丧还本郡,推财与二弟而为沙门,名法净。未久而罢。性好文学,担笈负书,千里就业,终有所成,博通经史天文术数,尤好《春秋公羊》。
世祖引允与论刑政,言甚称旨。因问允曰:“万机之务,何者为先?”是时多禁封良田,又京师游食者众,允因言曰:“臣少也贱,所知唯田,请言农事。古人云:方一里则为田三顷七十亩,百里则田三万七千顷。若勤之,则亩益三斗,不勤则亩损三斗。方百里损益之率,为粟二百二十二万斛,况以天下之广乎?若公私有储,虽遇凶年,复何忧哉?
”世祖善之。遂除田禁,悉以授民。
辽东公翟黑子宠世祖,奉使并州,受布千匹,事寻发觉。黑子请计于允曰:“主上问我,为首为讳乎?”允曰:“公帷幄宠臣,答诏宜实。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中书侍郎崔览、公孙质等咸言首实罪不可测,宜讳之。黑子以览等为亲己,而反怒允曰:“如君言,诱我死,何其不直!”遂绝于允。黑子以不实对,竟为世祖所疏,终获罪戮。
给事中郭善明,性多机巧,欲逞其能,劝高宗大起宫室。允谏曰:“昔太祖其所营立,非因农隙,不有所兴。今建国已久,宫室已备,永安前殿足以朝会万国,西堂温室足以安御圣躬,紫楼临望可以观望远近。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宜渐致之,不可仓卒。计斫材运土及诸杂役须二万人,丁夫充作,老小供饷,合四万人,半年可讫。古人有言一夫不耕或受其饥一妇不织或受其寒况数万之众其所损废亦以多矣推之于古验之于今必然之效也。诚圣主所宜思量。”高宗纳之。 (选自《魏书》,有删节)
注:①黄中内润:内心高尚,德才深藏不露。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担笈负书,千里就业就业:求学 |
B.则亩益三斗益:增加 |
C.为首为讳乎首:头领 |
D.辽![]()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推财与二弟而为沙门世祖引允与论刑政 |
B.复何忧哉何其不直 |
C.悉以授民黑子以览等为亲己 |
D.黑子请计于允曰遂绝于允 |
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
,能说明高允有远见的一组是
①与论刑政,言甚称旨 ②遂除田禁,悉以授民 ③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
④竟为世祖所疏 ⑤非因农隙,不有所兴 ⑥宜渐致之,不可仓卒
A.①③⑥ | B.②③⑤ | C.①②④ | D.③④⑥ |
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允针对当时禁封良田的弊端,通过数据说明它的危害,说服世祖解除田禁,将良田还给百姓耕种。 |
B.翟黑子是世祖的宠臣,但他犯了受贿之罪,被世祖发觉。高允认为如果翟黑子按实际情况回答,承认错误,一定会免于责罚,说明高允是个忠诚明智之人。 |
C.翟黑子不听高允劝告,听信了崔览、公孙质等人的话,认为高允在诱骗他。因他向皇上隐瞒罪过,被皇上杀了。 |
D.郭善明怂恿高宗大建宫殿,高允援古论今,说明大建宫殿的危害,高宗接受了高允的劝谏。 |
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古人有言一夫不耕或受其饥一妇不织或受其寒况数万之众其所损废亦以多矣推之于古验之于今必然之效也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
②昔太祖其所营立,非因农隙,不有所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