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共11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一段和第二段的基本内容。
第二段文字中“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中的“这”指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前两段文字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第三段抒发的情感与前两段有什么不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飞翔的帽子
李显
星期天早上,天很冷,13岁的安德烈让妈妈带他去教堂,他要去问神父一个问题。
劳拉夫人把儿子安德烈抱上轮椅,给他戴上一顶新买的红色保暖帽,推着轮椅,顶着寒风,去了教堂。
到了教堂,安德烈一个人滑动轮椅,进了神父的房间。
没多久,安德烈出来了,劳拉夫人赶紧迎了上去,关心地问儿子:“噢,宝贝儿,你问了神父什么问题?”
安德烈笑了一下说,问题解决了,他已经得到了答案。
见儿子不肯说,劳拉夫人不再追问,推着儿子走出教堂。走出没多远,迎面走上来一个卖报纸的小男孩,小男孩的年龄跟安德烈差不多,这么冷的天,他竟然没戴帽子,耳朵和小脸冻得通红。他礼貌地对劳拉母子说: “您们不需要一份报纸吗?今天早上出版的晨报。”
安德烈把目光转向妈妈:“买一份吧?”
劳拉夫人从不看报,她明白儿子为什么让她买——儿子是出于同情。她微笑着点点头,开始掏钱。让她没想到的是,这时,儿子竟然摘下自己的帽子,要送给卖报纸的小男孩。
卖报纸的小男孩直摇头,不好意思地说:“谢谢你!我不能要,因为我有帽子,只是早上匆忙出门忘记戴了。”安德烈笑着对卖报纸的小男孩说:“我能和你交个朋友吗?”说着,他友好地伸出了手。
“当然!”卖报纸的小男孩友好地和安德烈握手。
“朋友,我把帽子作为礼物送给你,希望你能接受。”安德烈真诚地说,“你现在真的很需要它,而我一会儿就到家了,再也不需要它了……”
听到这句话,劳拉夫人心里酸酸的,她明白儿子说的“再也不需要它了”是什么意思:安德烈得了可怕的癌症,他知道自己剩下的时日不多了……
卖报纸的小男孩欣然接受安德烈的礼物。看着小男孩戴上红色保暖帽美美地离开,安德烈露出了笑容。卖报纸的小男孩走了之后,安德烈突然想起来什么,叫道:“噢,糟糕,我把一样东西落在帽子里了。”
劳拉夫人急切地问,是什么东西,要不要去追那个小男孩?
安德烈摇摇头,说:“不,没什么,把帽子和那样东两都送给他吧。”
回到家后,安德烈的病情突然恶化,劳拉夫人赶紧把儿子送进医院。
几天后,安德烈去了天堂。让劳拉夫人做梦也没想到的是,儿子临终前,竟然要求把自己的遗体捐给医院,做科研。
儿子死后,劳拉夫人更加孤独寂寞了。这天早上,风和日丽,她去餐厅做钟点工。下班时,外面已经变天了,狂风怒吼,大雪纷飞,她刚要走出餐厅,餐厅老板突然叫住她,指着门边衣架上的一顶保暖帽说:“外面风很大,你没戴帽子,戴上它吧,不用还回来。记住,当你不用时,把它送给需要的人。”
劳拉夫人心里一热,当她看到衣架上那顶帽子时,眼泪差点掉下来,那顶帽子看上去那样亲切,就像见到了自己的亲人一样。
当劳拉夫人走到家门口时,只见路边有一位清洁工在打扫积雪,那位清洁工竟然没戴帽子,于是,她不由自主地摘下帽子,送给那位清洁工,也认真地说:“不用还。记住,当你不用时,把它送给需要的人。”清洁工感激得连连道谢。
转眼两个月过去。
这天是母亲节,劳拉夫人早上起来很伤心。以前,每年的母亲节,儿子都会用自己攒的零花钱为她买一朵康乃馨,儿子没了,她再也收不到康乃馨了……
就在劳拉夫人对着儿子的照片默默流泪时,门外传来敲门声。
劳拉夫人擦擦眼泪,开门一看,门口站着一老一小两个陌生人。老的是一位神父,小的是一个十四五岁的男孩,劳拉夫人看他有点面熟,一时又想不起来在哪见过。
老神父礼貌地问:“夫人,您是安德烈的母亲,劳拉夫人吗?”劳拉夫人点点头,问有什么事?
老神父说:“我是玛丽娅教堂的神父,我身边这个孩子名叫杰克。几个月前,杰克来到教堂,说有一个坐轮椅的男孩送给他一顶帽子。后来,他在帽子的外卷层里发现一样重要的东西,因为他不知道送他帽子的男孩叫什么,家住哪里,所以无法把那样重要的东西还给男孩,于是他就来找我帮忙。我在报纸上登了寻人启事,但没有找到。后来,我去了警察局,让他们帮忙。起初,警察局并不打算帮忙,他们认为这并不是一件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而且找一个不知道姓名和住址的孩子很难。可当我把那样重要的东西拿出来给他们看了之后,他们立马答应帮忙……感谢上帝,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
劳拉夫人伤心地说:“虽然我不知道你们说的那样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可我的儿子已经去了天堂……”老神父幽幽地说:“不,你的儿子安德烈他还活着!”
劳拉夫人奇怪地愣住了,不知道老神父说的是什么意思。
老神父接着说:“当杰克看到帽子里的那样东西后,虽然他非常喜欢那顶帽子,但他没有把那顶帽子留为己有,他说,他要像你儿子那样,也要做一个天使!于是把那顶帽子送给了别人,并且在送出时说:‘不用还,记住,当你不需要时,把它送给需要的人。’让人感动的是,我发现,这顶保暖帽正以一种微妙的默契,在小镇上传递着!当帽子插上了感恩的翅膀,就会飞翔!说完,他把一样东西交到劳拉夫人手上。
劳拉夫人接过一看,竟然是儿子写的一封信:
今天,我到教堂问神父一个问题:天使在哪里?天使为什么不来帮我?神父对我说:做一个天使去拥抱别人,比被天使拥抱更幸福。我懂了,所以,我决定,死后把身体捐给医院,在死之前,尽一切可能去帮助别人,我也想做一个天使!看完信,劳拉夫人已是泪流满面。
这时,杰克突然从背后拿出一朵鲜艳的康乃馨,送到劳拉夫人面前,深情地说:“妈妈,母亲节快乐!”
劳拉夫人愣了一下,然后高兴地接过康乃馨,把杰克搂进怀里,看着那朵芳香四溢的康乃馨,仿佛看到儿子在笑,她激动地说:“谢谢你!孩子,我很幸福!”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安德烈让妈妈买小男孩的报纸,用意有二:一个是同情小男孩,一个是想把帽子送给小男孩,让小男孩充当爱的使者,替他传递爱心。 |
B.儿子死后,劳拉夫人更加孤独寂寞了,为了打发时光,她选择了做餐厅钟点工,这样可以让她忘却心中的伤痛。 |
C.母亲节那天,劳拉夫人很伤心,因为那天她没收到别人的祝福,也没有收到康乃馨。 |
D.神父说安德烈还活着,让劳拉夫人很吃惊,感到不知所云。其实神父的意思是安德烈的高尚品质影响了很多人,他的爱心一直传递着。 |
E.小说构思精妙,结构严谨,故事感人,时而让人悲戚,时而让人温暖。帽子的“飞翔”,其实就是精神的飞翔。
(2)小说中有多处铺垫和照应,请找出来,并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3)劳拉夫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雪狼王
杨亮
“簌簌”的,一大坨雪从松枝上落下,打破了黎明时林海间的宁静。
引起这声响的,是一只名叫罗尔的狼。它健硕的体格、机警的神情时刻显示出一种王者之气。而它浑身和积雪别无二致的颜色,又表明它是一只不折不扣的雪狼。
在它的身后,渐渐闪出二十余只大大小小的雪狼。它们都谨慎地尾随着罗尔,尽量不让自己的脚爪发出任何声音,同时,用锐利的眼睛和灵敏的耳朵寻找着什么。
罗尔是这由三个家庭组成的族群的头狼,最近的大雪和严寒使惯于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它们也断绝了食物来源,难耐的饥饿促使罗尔决定带领整个族群出山觅食。
很久没有外出了,几只小狼兴奋地跑起来,跑在了罗尔的前面。
罗尔并没有表示不满,它知道它们是族群未来的希望,应该多一些锻炼的机会,但眼下,它还有必要担心它们的能力。
突然间,狼群不远的前方蹿出了两个灰影,一前一后,闪电般地奔逃着。
罗尔猛然低吼了一声,跑在最前面的两只小狼愣了一下,立刻意识到了什么,扭转身朝着目标飞奔而去。
那是两只野兔,在这种严寒的天气和整个世界都在冬眠的时候,能看见野兔实在是不可多得的机会一两只小狼都使出全力追赶。眼看拉近了一些距离,野兔忽地三蹿两蹿,消失了。
机会往往就是在不经意间消失的。
罗尔不动声色地踱到两只小狼面前,猛地抬起前爪,将两只小狼掀翻在地。
一只公狼从斜刺里猛冲出来,拦在罗尔的面前。
它叫鲁,是其中一只狼的父亲,目光犀利的眼里,透射出来的不仅仅是愤怒,还有罗尔从来没有见过的杀气。
罗尔没有料到自己对失败者的小小惩罚会导致这样的后果。
但罗尔毕竟是狼王,它没有惧怕过任何场面。正如它所料,在它刚刚摆好应敌架势的一刹那,鲁便闪电般冲了过来,张开的满口獠牙之间散发出的腥气也随风而至。罗尔将头一扭,便轻松地躲开了鲁的攻击。两只狼刚一接触便各自散开。孰优孰劣已显而易见。可惜鲁是个顽固的家伙,稍喘了一口气便又挺身而上,两只狼再次扭在了一起。群狼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只得围在一旁,静观其变。
鲁挂彩了,雪白的地面洒下几滴殷红的血,但这反而进一步迸发了它的斗志。就在它试图再次反击的时候,罗尔张口咬住了它的脖子。鲁猛然间感到了死亡的恐惧,但狼特有的高傲驱使它继续挣扎。没想到的是,罗尔将那锋利的牙齿慢慢地松开,退到了一旁,用凛然的眼神盯着鲁,发出了一声震慑山川的嚎叫。
群狼也纷纷应和,充满野性的声音充斥着这个冰冷的世界。
忽然间,“砰”的一声,整个山谷都为之震动。与此同时,一只母狼发出一声惨嚎,痛苦地倒在地上。
群狼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那声音再次响起,又一只狼惨遭厄运,和刚才一样,抽搐着的伤口汩汩地流出鲜血,染红了洁白的皮毛,染红了洁白的大地。
“嗷”的一声,罗尔发出了逃跑的命令。六神无主的群狼这才在罗尔的带领下,拼命地奔跑。
“砰、砰”的枪声却从身后不绝于耳地追袭过来,很快,又有一只狼嚎叫着倒下。罗尔在喉咙里发出低吼,本来临危不乱的群狼开始四散奔逮。
鲁带着它的家族向丛林深处跑去,直觉使它不自觉地回头看了一眼罗尔,发现罗尔也在远处昂首眺望着自己,充满希望而又有些忧郁的眼神仿佛正试图说明什么。风吹起它无瑕的鬃毛,像白浪一样翻卷着。
鲁低吼了一声,扭转头,步履甚至有些蹒珊。
人类的气味再次飘到罗尔的鼻子里,它开始朝另一个方向飞奔。清晨的微光下,罗尔的身影犹如一缕白色的烟。
罗尔时跑时停,以引诱那些追袭者将目标镇定在自己身上。
当风吹得连罗尔都觉得睁不开眼睛的时候,它已经穿过那片广袤的针叶林,来到了一个深深的山谷。
罗尔稍事体息,打算回去找寻自己的伙伴。它还没走出山谷口,灵敏的嗅觉已经感受到风中飘过来的一股异样的味道,它不得不再次提高警惕,悄悄地退回到山坳里。
几个背挎猎枪的人毫无戒备地走了进来。罗尔远远地看见,有人还背着它同伴的尸体。它隐隐地感到这几个人对它的族群的威胁,罗尔觉得自己没有别的选择了。
当那一行人逐渐走进山谷的深处,罗尔向着山的高峰,发出了平生最高亢的一声嚎叫。
山谷内传出雷鸣般的回响……
那几个人的脸上立刻现出惊恐的表情,平时连高声谈话都不敢的他们非常清楚这样一声嚎叫在这一地域有可能带来的灾难。他们试图找到声音的发出点,但在这样的冰天雪地里寻找一匹雪狼又谈何容易。
这时,罗尔的吼叫产生了效果,一些冰碴儿和雪块渐渐从高处滑落,到后来,整座山上的积雪开始碎裂、崩塌、滚落,犹如怒涛排空、万马奔腾。铺天盖地的积雪已经逼到面前,雪狼王反而兴奋地吼了起来。它一跃而起,冲到漫天飞舞的晶莹雪花中,最后一次呼吸着那些真切的雪地的气息,然后咆哮着,奔向它涅槃般的新生。
当一切重归寂静,辽阔的雪原上,不知从什么地方传来几声小狼的欢叫。
(有删改)
12.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以动物的眼光着笔,生动地展现了狼群自身、狼与自然、狼和人之间的多重冲突,塑造了罗尔感人的形象,给读者以丰富的启迪。 |
B.小说以冰天雪地为背景展开,大雪和严寒凸显了雪狼生存的艰难,洁白的雪地衬托出雪狼被猎杀的惨烈,辽阔的雪原见证了生命的悲欢。 |
C.“步履甚至有些蹒跚”这一细节,生动地表明鲁在读懂罗尔眼神后内心的沉重,因为父爱和对权威的憎恨而引发的激烈矛盾得到了化解。 |
D.小狼是未来和希望的化身,训练、惩戒、保护小狼是罗尔的使命和责任,结尾通过“小狼的欢叫”照应前文,昭示出罗尔死亡的价值和意义。 |
E.小说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作品中的人类是狩猎者,也是不和谐的入侵者,他们的贪婪和自私给狼群带来了灾难,也给自己带来了毁灭。从文中看,“雪狼王”罗尔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
14. 画线句“山谷内传出雷鸣般的回响……”有什么作用?
15.作者为什么要在结尾着意描写“雪崩”这一场景?请任选角度结合文章加以探析。要求观点明确,阐述有理有据。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商周时期的异族婚姻
王进锋
商周时期,在今天的中国境内生活着很多不同族群。人们用华夏族与蛮、夷、戎、狄来区分他们。异族婚姻就是华夏族与蛮、夷、戎、狄之间的通婚。商朝的开国君主成汤通过与戎狄的有莘氏通婚,取得了“有莘氏媵臣”伊尹的辅佐,从而实现了灭夏的大业。实际上,早在商族始祖契的时候,就已经与戎狄女子通婚。根据《史记·殷本纪》,“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
末代商纣王屡次与外族女子婚配。商纣曾以“西伯昌、九侯、鄂侯”担任商朝的三个重要官职,九侯就是鬼侯,为蛮狄之人。鬼侯为了讨好商纣,将自已的女儿进献给他,然而这位女士“不喜淫”,纣非常生气,就把她杀害了。汉晋学者皇甫谧在其著作《帝王世纪》中也记载了此事。
商朝末年,周族的首领姬昌遵祖宗之法,各方贤能之士都前往投靠。看到这点,商朝另外一位方国首领崇侯虎甚是紧张,担心周族强大后会危及自己的方国利益,就对商纣说到姬昌将不利于商朝的统治。商纣果然听信谗言,把西伯囚禁了起来,关押在羑里。周族人十分担忧,千方百计营救,大臣闳夭多方搜求美女奇珍,终于得到“有莘氏美女,骊戎之文马,有熊九驷,他奇怪物”,通过商朝宠臣费仲进献给商王。商纣看到后非常高兴,就把西伯释放了。可以想见,周族进献的有莘氏美女,应与商纣结成了婚姻。
商王之子也与异族女子通婚。商王武丁时期有这样一条甲骨卜辞,内容为“己亥卜,王:子白羌毓,不其白”。这条卜辞是占问商王之子宠幸的白皮肤羌族女子将要生育,所生之子的皮肤是否为白色。
在西周君王和他们的祖先中,有多人与夷狄女子结婚。根据《诗经·鲁颂·閟宫》,周族始祖后稷是姜螈所生,而“西羌之本,……姜姓之别也”,所以姜塬是羌族女子。另外,周人祖先古公亶父娶的太姜、太王娶的周姜、周武王娶的邑姜也都是羌族女子。
西周时期的申国,姜姓,在典籍中屡次被称为“申戎”、“姜氏之戎”。西周末年,周幽王新娶了褒姒,甚是宠爱,并生子伯服;幽王立他为太子,还驱逐王后申后所生的太子宜臼。宜臼逃亡到母亲的娘家申国,周幽王向申国索要,申国联合鄫国、西戎攻打周国,并杀周幽王于戏地。这里周幽王的王后——申后就娶自戎狄的申国。
一些西周诸侯还将女亲属嫁给戎族。公元前 777 年,秦襄公“以女弟缪嬴为丰王妻”。这里的丰王为戎族的君王。所以,秦襄公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戎族的君王。
商周时期的异族婚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为华夏族的发展和内涵的丰富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另一方面,异族通婚诞生了很多卓越的个体,如契、后稷、晋文公、赵盾、赵襄子等,他们的进取精神和开拓能力极大地推动了历史的前进;同时,为后来历史时期和亲政策的提出和执行提供了切实的历史借鉴。
(选自2014年 10月21日《光明日报》,有删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原文所论的商周时期异族婚姻的一项是()
A.商朝的开国君主成汤,采取与戎狄的有莘氏通婚的方式,赢得了“有莘氏媵臣”伊尹的辅佐,从而推翻了夏朝,建立了商朝。 |
B.商王武丁时期有一条甲骨卜辞,占问商王之子宠幸的羌女生的孩子皮肤是否白色,说明商王武丁的儿子与羌族女子缔结了异族婚姻。 |
C.据史书记载,秦襄公曾“以女弟缪嬴为丰王妻”,这里的丰王便是戎族的君王,说明一些西周诸侯还将女亲属嫁给戎族结成异族婚姻。 |
D.西周末年,周幽王与美女褒姒结为异族婚姻,并把他和褒姒所生的儿子伯服立为太子,还驱逐了王后申后所生的太子宜臼。 |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今天的中国境内,早在商周时期,华夏族就已经与蛮、夷、戎、狄等很多不同族群共同生活,并且华夏族与这些异族之间还有婚姻相通。 |
B.周族始祖后稷的母亲是姜嫄,周人祖先古公亶父娶的是太姜,其后的太王娶的是周姜,姬昌遵祖宗之法娶的也是羌族女子。 |
C.作为蛮狄之人的鬼侯,曾经担任商纣王时商朝的三个重要官职之一,他曾将自己的女儿进献给商纣王,想通过缔结婚姻来讨好商纣王。 |
D.商周时期的异族婚姻,加强了华夏族与蛮、夷、戎、狄这些异族之间的融合,促进了华夏族的进一步发展,并丰富了华夏族的内涵。 |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司马迁《史记》的记载,可见作为有娀氏之女,商族始祖殷契的母亲简狄和帝喾之间缔结了异族婚姻,简狄还被帝喾封为了次妃。 |
B.商纣时,方国首领崇侯虎担心以姬昌为首领的周族强大起来,危及自己方国的利益,就向纣王进谗言,导致姬昌被囚禁在羑里。 |
C.周幽王宠爱褒姒,并立其子伯服为太子,直接导致王后所生的太子宜臼出逃申国,后联合鄫国、西戎,在戏地把周幽王杀死。 |
D.契、后稷、晋文公、赵盾、赵襄子等,这些都是异族通婚诞生出的卓越的人物,他们在推动历史前进方面曾起过重要的作用。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共13分)
审丑(节选)严歌苓
拾垃圾的曾老头拿烂得水汲汲的眼看着赵无定,说:“你出息了,跟你爸一样教大学了。我家小臭儿也出息了,要娶媳妇了。现在的媳妇都得要钢琴,就跟我年轻时候,媳妇们要彩礼一样。没彩礼,娶不上什么体面媳妇。……一个钢琴得五千哪。”
老头两片嘴唇启开着,看得出结了满嘴的话:“我在想,你还能不能给大爷找那份差事,就是你爸早先找给我的那份儿人体模特儿的差事。小臭儿的一房间家什都是靠那份差事挣来的。”
“大爷,可现在……”
“你不用说,我知道我现在老得就剩下渣儿了,走了样了,没法看了。你跟学校说说,要是给别人十块,给我八块就成……”
无定为他争取到的价码是十五元一小时。因为无定父亲的“审丑说”莫名其妙地热起来:一个顶信仰 “审丑”原则的学生在全国美展中得了一等奖,许多杂志都刊出了这个“审丑”创举——巨大的画幅上,那丑浓烈逼真得让人恶心。
晚秋,那老头又出现在灰色的风里,颠颠簸簸追逐一块在风中打旋的透明塑料膜。他告诉无定,小臭儿有了钢琴,也有了媳妇。他们交谈时,不少人默默地注视着老头,每张脸都板硬,盛着或显著或含蓄的恶心。
又一年,赵无定被介绍到一个画商家。敲开门,里面的男主人对他叫:“哎呀,是你呀!不认识我啦?”男主人身后是一屋锃亮的家具,锃亮的各“大件儿”,锃亮的钢琴,锃亮的一个女人。
“你妈给过我一块冰糖呢,那时糖多金贵!忘啦?”
无定明白了,面前这个双下巴、头开始拔顶的男人是小臭儿。
“快请进,快请进!唉,咱家来稀客啦!”他对女人说。
无定在宽大的沙发上落下屁股,挺寒酸地把几张画靠在茶几腿上。
“这几张画……”
“先不谈生意,先吃饭!哥儿们多少年了!”小臭儿扬声笑起来,“包了饺子,三鲜馅儿,正下着。冰箱里我存了青岛的啤酒。瞅你赶得这个巧!”
这时有人轻轻地敲门。媳妇从猫眼儿看出去,踮着脚尖儿退回来:“你爷爷!”
“我哪儿来的爷爷?他老脸不要,我可要脸!”小臭儿说。他起身,嘱咐媳妇:“先不开饭,不然他下回专赶吃饭时间来!你就告诉他我不在家。”然后转脸向无定,笑又回来了:“拿上你的画,咱们上卧室谈。”
无定跟着进了卧室,小臭儿将门挂个死。客厅里传来一清亮一浑浊两副嗓音。
“臭儿又不在吗?老也没见他,想得慌。”
“他一时半会儿还不会回来!”
“那我多等会儿。”
“哎哎!……别往那儿坐,那沙发是新的!您坐这儿吧!……”
无定早没了谈生意的心思,心坠得他累。一个小时后,老头走了。一锅饺子捂在锅里的时间太长了,全沤烂了,成浆了。
无定客气而坚决地在他们摆开饭桌时离开了。
不久,学校会计科的人告诉无定,老头的计时工资算错了,少付了他百把块钱。无定揣了钱,但从夏天到冬天,一直没遇到老头。他只好从学校找了老头的合同,那上面有他的地址:某街三百四十一号。街是条偏街,在城郊。无定没费多少时间便找着了三百四十号——这条街的最后一个号码,再往前就是菜田了。
无定走出了街的末端,身后跟了一群热心好事的闲人。在阔大无边的菜田里,有一个柴棚样的小房,门上方有一个手写的号码:三百四十一。门边一辆垃圾车……
“哦,您是找他呀!”闲人中有人终于醒悟似的,“曾大爷!他死啦。去年冬天死啦!”
那人说:老头有个很好的孙子,孝敬,挣钱给爷爷花,混得特体面,要接爷爷去他的新公寓,要天天给爷爷包饺子;但老头不愿去,天天喂他饺子的好日子他过不惯,他怕那种被人伺候、供着的日子……这是老头亲口告诉街坊的。
“你是曾大爷的什么人?”那人问。
“朋友”。无定答。
“也认识他孙子小臭子?”
“对。”
“他真对他爷爷那样好?”
无定停了好大一会儿,说:“真的。”下列对小说中划线语句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从文章前两段的划线语句可以看出,小臭儿那一屋锃亮的家什,锃亮的钢琴,包括锃亮的媳妇,都是靠曾老头当人体模特挣来的。 |
B.人们看曾老头时板硬的脸上露出恶心的神色,既侧面表现了曾老头的丑陋,也暗示着在世俗的眼光里,做人体模特也是“丑”的。 |
C.赵无定没心思再谈生意,只觉得“心坠得他累”。一个“坠”字,形象地表现出此时他躲在小臭儿的卧室里偷听人家谈话的尴尬。 |
D.曾老头明明知道孙子嫌弃自己,但还是竭力维护幸福的假象,对街坊夸奖孙子的孝顺,这表明曾老头是一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 |
E.结尾划线句反映了赵无定复杂矛盾的心理。他理解了老人的一片苦心,憎恶小臭儿的不孝,却仍愿意为这淳朴的老人隐瞒真相。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曾大爷的形象特点。
“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试题。
太 阳 梦
晓 浩
朋友老刘说起他做的一个梦,激动得满脸通红。他梦见自己驾着一叶小舟,划行在太阳里。那境界好动人啊。
太阳大得无边无沿,透明的浆液,把世界漫溢成一片红色,岸,在哪里?船桨轻轻一拨,溅起一串火红的水珠,落下时它们忽然凝结成一座座山,千姿百态。
老刘是个画家,那时候,画山画得正苦。
听了老刘的话,我放眼望去,但见群山在我周围有节奏地起伏着,群山之上是蓝天,一轮硕日,漂泊在蓝天上,永恒地照耀着。
记得刚到拉萨的时候,我被惊呆了,一片明晃晃的阳光,铺天盖地而来,拼命地往身体里渗透,我觉得身后的影子都透着亮儿。
是不是在梦里?
我走向那些经幡。五颜六色的经幡,在阳光下舞蹈着,似乎一头连着天,一头接着地,天地之间一派和谐宁静。一幢幢别致的藏式楼房和现代建筑,从绿树鲜花中冒出来,寺庙的金顶间杂其中,香火缭绕,放生羊和野狗紧昂着哲人般的头颅,在大街上踱步。
向生活深处走去,我知道这不是梦。
远方的亲朋好友非说这就是梦,神秘,朦胧,可想而不可及。一位女友,曾在拉萨生活数月,后移居加拿大,她来信说:“想到拉萨我就想大哭一场,那真是一个梦,温暖而又明亮,它在我睡着的时候来了,醒来,它却飞走了。
对于我来说,拉萨的一切都是那么真实,在我那间常摇曳着烛光的小屋里,我认识了一群又一群的寻梦人。你见过一步一叩,跋涉千里而来的朝佛者吗?从某种意义上说,寻梦者的精神更为感人,他们为了追寻一个美丽的梦,翻越了无数精神意义上的大山,微笑着,走向太阳,尽管,他们的身心遍体鳞伤。
一位年轻的战士,常年驻守在某个四季冰封雪锁的哨卡上。一天,下哨归来,迈过一个半木多的土坎,他跌倒了,再没爬起来,过度缺氧导致了他的牺牲。一位大学生,为了抢救别人,被汹涌的泥石流吞没。一次,在我出去采访的途中,车翻出十五六米,车棚碎了,我安然无恙……还有啊还有,无数恶魔张开大嘴,要吞没我们这些寻梦者。
我常常仰望太阳,流着无法抑制的泪水,感情的大堤在瞬间决口了。想到夸父,他没追赶上太阳,却不是也为后人称颂么?幸福在于追寻这过程本身。
朋友老刘实现了自己的梦。他独创了一种画派,叫西藏山水画,得到国内外普遍承认,台湾三原色艺术中心还专门为他搞了个人画展。
我不止一次地为他的画所感动。画面上,塞满了山,绝少人间气息,那山汹涌呼啸,奔腾流动着,下降,再升腾,势不可挡。他的画里没画过一个太阳,然而,每幅画都能让人感到众山之上,那轮太阳充满理性的跳跃。
最近,我又见到了老刘。只见他熊腰虎背,一摇一晃,整个一座山在晃动。他说他又陷入了苦闷期。他想在艺术上再上一个高峰。
是啊。太阳只有一个,梦,是无数的。怎样理解画线句子“他的画里没画过一个太阳,然而,每幅画都能让人感到众山之上,那轮太阳充满理性的跳跃”这句话的含义?
文章写老刘作画,又写了朝佛者、战士、大学生和“我”的事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现实与梦的交织是本文突出的特点,请指出其具体表现。它们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