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3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 1.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念无与为乐者 ⑵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⑶相与步于中庭 |
| 2. |
下面两个句子所描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⑵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
| 3. |
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完成下表。
|
文言文阅读。(11分)
(1)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2)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3)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以头抢地耳() ②长跪而谢之()
③而君逆寡人者()④寡人谕矣()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请结合上下文仔细揣摩分析“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这句话,写出该句话的“潜台词”.
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试举两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节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下列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A.四时俱备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 B.沉鳞竞跃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
| C.泠泠作响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D.有时见日 胡不见我于王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 _。
【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吕文穆公蒙正,不记人过。初任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①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文穆佯为不闻而过。同列令诘其官位姓名,文穆遽止之。朝罢,同列犹不平,悔不穷回。文穆曰:“若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故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
(二)吕文穆公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②。有一朝士,家藏古鉴③,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其弟遂不复敢言。闻者叹服,以为贤于李卫公④远矣。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
[注释]①朝士:朝中官僚。②眷遇:宠爱,重用。③鉴:镜子。④李卫公:唐初功臣李靖,曾封卫国公。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穆佯为不闻而过(假装) | B.是小子亦参政耶(这) |
| C.太宗尤所眷遇(格外) | D.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积累)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有朝士于帘内指之躬耕于南阳 |
| B.文穆遽止之专诸之刺王僚 |
| C.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安陵君其许寡人 |
| D.欲因公弟献以求知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同列令诘其官位姓名,文穆遽止之。
②闻者叹服,以为贤于李卫公远矣。结合文中相关材料,简要评析两则短文中吕蒙正的品性
课外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8分)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以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先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犹复以为将()
②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③桓公怒,欲倍其约()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弃信于诸侯,先天下之援,不如与之。通读全文,你认为曹沫这个人物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3分)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选段,完成小题。
秦王佛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字的理解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今吾以十倍之地徒以有先生 |
| B.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
| C.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专诸之刺王僚 |
| D.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
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译文:寡人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啊! |
| B.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译文: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
| C.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译文:因为安陵君是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
| D.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译文:那韩国、魏国灭亡了,可是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一段表现了唐雎的凛然正气和不畏强暴的布衣精神。 |
| B.选文第一段写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是故事的高潮部分。 |
| C.选文第二段写秦王终于屈服,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得到了胜利。这是故事的结局部分。 |
| D.选文第二段写秦王的阴险狡诈,表面屈服,实际还想威胁唐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