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认为雅典“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将社会的命运委之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手中……”。上述材料说明苏格拉底
A.看到雅典民主制度的弊端 | B.主张实行代议制 |
C.对民主制度失去信心 | D.主张恢复君主制 |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说道:“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A.多极化格局致使地方主义发展 | B.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局面 |
C.冷战时期已出现了多极化趋势 | D.美苏两极格局被多极化格局所取代 |
一位记者曾经这样叙述其眼中的全球化:“一位英国王妃和她的埃及男友,乘坐一辆由一位喝多了苏格兰威士忌酒的比利时司机驾驶的装着荷兰发动机的德国汽车,被一群骑着日本摩托的意大利狗仔队追踪,在法国的一个隧道里发生车祸,抢救王妃的是美国医生,用的药主要产自巴西……”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经济全球化已经得到迅速扩展 | B.经济全球化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
C.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是贸易全球化 | D.经济全球化就是商品倾销 |
在某些地方,尤其是俄罗斯、中国和日本,改革者们试图通过改革来改变现状,期待能够利用国民高涨的热情建立一个民族国家,并通过它来重新构建社会,提高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材料强调的是
A.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 B.工业革命与民族解放运动 |
C.西方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形成 | D.工业革命在亚洲各国扩展 |
上世纪八十年代大陆开始流行港台歌曲,九十年代风靡大陆的是港台影视剧,现今的新世纪就是港台明星直接来大陆拍戏。这些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A.大陆的文化需求决定港台流行娱乐市场 | B.港台文艺引领大陆流行风潮 |
C.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交融 | D.大陆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
为永远铭记抗日英烈的不朽功勋,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2014年9月,民政部公布了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下表为该名录各种抗日力量所占比重表,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有
抗日 力量 |
东北抗 日联军 |
新四军 |
国民革命军陆军 |
八路军 |
党政工 作人员 |
其它抗日群 体和个人 |
外籍抗 日英烈 |
所占 比重 |
7% |
9% |
29% |
32% |
10% |
13% |
0.02% |
A.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B.抗日英烈都牺牲于1937—1945年间
C.共御外侮成为全民共识 D.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