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词(共6分)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南宋)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下列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漏声断”中的“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D.“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C.“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这首诗在写景方面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其中一种。


诗中“山客”的心境是怎样的?请简要概括。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 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2)尾联化用了陶渊明的哪一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共12分。
小松菊
(唐)杜荀鹤唐)郑谷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注】高。
【注释】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其形似菊。
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歌体裁上都是七言绝句,内容上同属咏物诗。主题上都有以物自况、托物言志的意思。
B.“刺头”既写小松的外形,也写出小松平顺的性格。“不羡”把菊人格化,突出了菊的清高孤傲。
C.蓬蒿是一种杂草。杜诗“出蓬蒿”写出了小松由小转大,郑诗则告诫莫把菊同蓬蒿相提并论。
D.阴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和赏菊的习惯,饮菊花酒,还采撷菊花插于鬓上。

“露湿秋香满池岸”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写出了菊花的哪些特点?
两首诗歌在赞颂“小松”与“菊”的同时,也流露出对“时人”与“瓦松”的否定。请结合诗句分析两首诗歌所寄寓的批评之意。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这首诗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有关问题
清平乐
朱淑真
风光紧急,三月俄三十。拟欲留连计无及,绿野烟愁露泣。
倩谁寄语春宵?城头画鼓轻敲。缱绻临歧嘱咐,来年早到梅梢。
注:临歧,本为面临歧路,后亦用为赠别之辞。
这首词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