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词(共6分)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南宋)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下列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
B.“漏声断”中的“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
D.“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
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
C.“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春 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村 居
(清)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同是描写春天,这两首诗在内容上却有许多不同之处。请结合诗句,找出三处加以比较说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诗在炼字上都很见功夫,请从两诗中各找一字并分析其妙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回答下面各题(共11分)
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 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塞外杂咏①
林则徐
天山万笏②耸琼瑶③,导我西行伴寂寥。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注释:①这是林则徐被遣戍新疆伊犁途中写下的一首诗。②笏,古代大臣朝会时所拿的手板,长方形。③琼瑶:美玉。
(1)请简析首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2)简析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 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 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 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 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此诗作于开成四年(839)春,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做官的杜牧即将离任,回京任职。他的朋友、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要到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潜山)去,诗人便先为他送行,并赋此诗相赠。
(1)首联描绘了一幅图(限四字),有什么作用?
(2)请从景情关系上赏析本诗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各题。
菊花
(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黄巢,唐末农民起义领袖。“九月八”,诗中指重阳,不说“九月九”而说“九月八”,是为了与“杀”与“甲”押韵。
题画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离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郑思肖,南宋末年著名诗人。两首诗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手法,前者主要用了,后者主要用了。
两首诗同是借菊抒怀,分别抓住了菊花的什么特点?由此联想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