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皇上勿去旧衙门,而唯增新衙门;勿革旧大臣,而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之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准其专折奏事足矣。”这段话反映出康有为
| A.让光绪帝罢黜守旧官吏 | B.对守旧势力表现 出不妥协性 |
| C.想让光绪赋予自己大权 | D.要光绪帝在变法中讲究策略 |
1897年,一代经学大师俞樾对生徒慨叹:“最近三年中,时局一变,风气大开,人人争言西学。”此时“人人争言西学”侧重于
| A.学习科学技术 | B.仿行西方制度 | C.倡导实业救国 | D.创办新式教育 |
著名学者傅斯年在1920年曾指出:“从(1919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了。中国人从发明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这里对“社会的觉悟”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中下层平民生活、思想和习俗的改造 | B.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 |
| C.知识分子民族和国家意识的增强 | D.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传播 |
1939年2月5日,毛泽东在中央党校《关于反对投降主义》的演讲中说:共产党人要为共产主义奋斗,这是确定无疑的,但“现在一定要走三民主义”,这是“到共产主义的必经之路”。毛泽东提出“现在一定要走三民主义”道路的主要依据是
| A.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有一致之处 | B.近代中国的革命任务和性质 |
| C.新三民主义是国民革命的旗帜 | D.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的需要 |
“发表于1940年1月,阐述中国革命理论和策略,在政治思想方面主要论述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性质、领导权等问题。”“在今天的中国,这种新的……国家形式,就是抗日统一战线的形式。它是抗日的,反对帝国主义的;又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的,统一战线的。”上述材料来源于百度词条,它来自毛泽东的哪一部著作
|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 B.《新民主主义论》 |
|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D.《论人民民主专政》 |
孙中山认为:“井田之法既板滞而不可复用,则惟有师其意而已。”体现他的什么主张
| A.民生主义 | B.民权主义 | C.民族主义 | D.三大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