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 )
A.十月革命 | B.斯大林模式 |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D.新经济政策 |
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也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材料中“新的革命策略”指()
A.开展武装起义的策略 | B.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 |
C.实行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 D.遵义会议上取得领导地位 |
中国最早革命的主体力量是海外的留学生群体,还有一部分海外华侨和会党。与当时中国的普通民众没有太大的关系,更谈不上“主义”深入底层老百姓的问题。中国革命从“精英革命”转向开始重视深入民众的“平民革命”,最早的是()
A.南昌起义 | B.井冈山革命道路开辟 |
C.北伐战争 | D.抗日战争 |
下表是《新青年》在不同时段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度。表中数据发生急剧变化的原因是()
A.五四运动的影响 | 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C.土地革命的进行 | D.国民大革命的兴起 |
五四运动之前,鼓吹新文化的报刊仅有《新青年》及发行才数月的《每周评论》、《新潮》、《国民》等。五四运动之后,自1919年6月起,年余之间,新出的周刊、旬刊、半月刊、季刊,多达四百种左右,大都为大学、专门学校及中等学校学生所创办。这说明()
A.五四运动的目标是宣传新文化 | B.新青年杂志领导了五四运动 |
C.五四运动促进了新文化的传播 | D.陈独秀成为五四运动总司令 |
某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据此推断合理的是,作者()
A.关注民族危机,主张教育救国 |
B.质疑华夷观念,推崇西方文明 |
C.顺应时代潮流,主张与时俱进 |
D.忧虑社会革命,怀念清朝统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