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高二学生在学习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内容之后,利用假期时间对当地环境建设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近年来我国的环境保护问题有了很大进展,但仍存在某些企业为了自身利益而不惜牺牲社会利益的问题
(1)上述材料告诉我们应遵循怎样的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原则?
(2)分析上述材料,说明我们应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建设生态文明?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1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工作报告:一年来,共审议22件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草案,听取审议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14个工作报告,检查3部法律实施情况……把修改选举法作为立法工作的一个重点。在认真梳理代表议案建议、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征求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意见基础上,形成选举法修正案草案,决定将草案提请本次大会审议……每次常委会会议都邀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列席,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全力支持和密切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的立法、监督、代表和对外交往等工作。
(1)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什么?
(2)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这一组织和活动原则的?

某市政府承诺要为农民办八件实事以来,取得了重大进展,其中农村危桥改造工程已投入4500万元,完成改造38座,正在建设37座。让农民得到了明显实惠,受到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
(1)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我国政府的哪一项职能?
(2)上述材料表明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怎样坚持这一原则?

材料: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2010年9月16日至17日在北京隆重召开,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深化交流合作 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致辞。所谓“包容性增长”,是指一国经济增长、人口发展和制度公平的有机协同,也就是随着经济增长,政府更应关注民权民生,关注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而所有社会成员能够对经济发展过程积极参与,并对经济发展成果进行共享。实现包容性增长的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是“包容性增长”的积极倡导者,更是“包容性增长”的积极实践者。
(1)要倡导“包容性增长”,必须进行思维创新,请从认识论角度说明思维创新对促进我国经济“包容性增长”的积极作用以及创新的基本要求。
(2)根据材料,请分别运用经济常识、政治常识的知识,从国际交往的角度说明中国是“包容性增长”的积极实践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快速增长,2006年- 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l 1.2%,到2010年我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397983亿元,而据日本内阁府2011年2月14日发布的2010年日本名义GDP为54742亿美元,比中国少4044亿美元,排名全球第三,中国GDP超过日本排名世界第二。
材料二:“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家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

材料三:中国GDP超越日本,为“还富于民”提供了物质基础。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文简称《建议》)。“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规划有着本质差别,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强”,“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十二五”期间,我国政府将致力于全面均衡发展和收入分配改革,保持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控制收入差距扩大,让民众收入跑赢CPI,分享GDP超越日本的发展实惠,从而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由“国强”向“民富”的华丽转身。
(1)归纳材料一、二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常识的知识就怎样实现“国强”向“民富”的“华丽转身”谈谈你的建议。
(2)运用对立统一观点谈谈你对“国强”与“民富”的关系的认识。
(3)运用政治常识知识,分析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将“民富”放在重要位置的原因。

2010年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喜事连连,业绩非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第41届世博会在上海隆重举行。世博会是技术进步与交流的盛会,也是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平台。上海世博成为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为我们展现了异域风情和中国元素交相辉映的盛景:以色列的“海贝壳”馆体现出中西合壁的风情;墨西哥馆以“风筝森林”广场为核心,通过风筝这个中国元素拉近两国文化……在多姿多彩的文艺演出中,人们不仅领略了气势恢宏的开闭幕庆典,还欣赏到了法国影星阿兰·德龙首创的音乐剧,聆听到了《玫瑰人生》等脍炙人口的经典名曲,给我以美妙的视听享受。
材料二: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上海世博会成为了2010年中国乃至世界推进“低碳”的最佳实践案例。上海世博会倡导的“低碳”理念得到了参展各国和国际组织的广泛认同、赞誉,并在场馆设计、建设过程中得以贯彻:中国国家馆形如“东方之冠”,做到了自遮阳体系调节室温,照明用电全部自给,雨水循环利用;西班牙馆藤条材料既环保又传统;英国馆的“种子圣殿”展示了英国在全球自然资源保护上所起的领先作用……“低碳世博”将由此推动上海乃至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制定“十二规划”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2010年2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文件即《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起草组……8月16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建议》稿当面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和建议。2010年10月15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会后将由国务院根据此《建议》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2011年3月15日,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所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
(2)从《经济生活》角度看,“低碳”世博对举办城市上海的社会经济发展可能有什么推动作用?
(3)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分析“十二五”规划的制定过程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知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