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粮食输出前两位的省份发展商品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
①地形平坦,光热充足 ②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③人口稀少,本地消费量较小 ④交通便利,机械化水平高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江浙地区号称“鱼米之乡”,浙江省却成为第二粮食调入大省,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山区较多,土地贫瘠,单产低 | B.自然灾害频发,影响粮食生产 |
C.经济发展迅速,占用大量耕地 | D.人口增长迅速,粮食供给不足 |
从去年起,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也波及到了中国,结合上图,对于这次危机,下
列应对措施可行的是( )
A.加强粮食核心区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
B.限制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增加耕地面积 |
C.取消西部地区退耕还林政策 |
D.大幅提高粮食价格,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
下图为四地区的农业产值结构和商品率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四地区可能的农业地域及其主导区位因素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甲地:种植园农业——气候 |
B.乙地:商品谷物农业——交通 |
C.丙地:混合农业——地形 |
D.丁地:乳畜业——市场 |
关于四个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的说法,最可能正确的是
A.甲主要生产水稻,只分布在东亚季风区 |
B.乙主要生产小麦和玉米,多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地区 |
C.丙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饲养牛羊,机械化水平很低 |
D.丁主要生产鲜奶及乳产品,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干旱地区 |
读“广西城市化综合水平空间格局分布图”,完成问题。图示范围内,广西综合城市化水平较高的是
A.第一梯度类型区 | B.第二梯度类型区 |
C.第三梯度类型区 | D.第四梯度类型区 |
第一梯度类型区属于广西经济水平较高的区域,其综合城市化水平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①有铁路线分布,交通发达 ②经济区位条件优越 ③城市人口密集④基础设施不完善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问题。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 | 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 |
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 | 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 |
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A.太湖平原 | B.洞庭湖平原 |
C.汉江平原 | D.成都平原 |
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广 | B.生产规模大 |
C.机械化水平高 | D.人口较少 |
读“某城市空间不同阶段的发展演变模式图”,回答问题。图中四个阶段按时间的发展演变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 B.②①④③ | C.②③①④ | D.①④③② |
图中发展阶段表明
A.①阶段以农业为主体,中心城市辐射作用明显 |
B.②阶段区域以小城镇为主,内部经济差异比较小 |
C.③阶段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已经形成 |
D.④阶段区域内部差异继续加大,区域处于不平衡状态 |
如图为中国劳动适龄人口(15~64岁)比重预测图。读图,回答问题:对2010年后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趋势的预测是基于
A.国家较早实施计划生育 |
B.国际劳工会大量输出 |
C.人口死亡率显著下降 |
D.人口自然增长率略有增长 |
中国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下降
A.有助于解决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 |
B.短期内会导致中国劳动力不足 |
C.短期内会导致国外劳动力的大量输入 |
D.长远看会缓解中国就业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