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甲、乙两河间地形及地质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注:隔水层即不透水岩层)与M地层岩石性质和形成时代最接近的是( )
| A.① | B.② |
| C.③ | D.④ |
若N与④都是岩浆活动的结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N岩浆活动比④早 |
| B.N与④两者形成时间相同 |
| C.N顶部与④顶部形成的岩石特点相同 |
| D.N下部与④下部形成的岩石特点不同 |
在甲、乙两河间的黄土地上植树造林后,假设该地年降水总量未变,则( )
| A.甲、乙两河丰水期水位变高 |
| B.地下水补给河水的水量增加 |
| C.甲、乙两河年径流量不变 |
| D.两河含沙量都有所增加 |
关于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
| A.人口迁移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 |
| B.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利大于弊,对迁入地恰恰相反 |
| C.对人口压力大的农村,人口迁出能更好地保护农村自然环境 |
| D.人口迁移会造成国家政局不稳定 |
以下各组国家中,人口增长模式不同的是( )
| A.中国和日本 | B.澳大利亚和美国 |
| C.巴基斯坦和英国 | D.孟加拉国和尼日利亚 |
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根本原因是 ( )
| A.政府放松了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控制 | B.大型工程建设的需要 |
| C.压缩城市人口规模的需要 | D.地区间的经济差异 |
我国“十一黄金周”,大批游客前往湖南张家界,这种现象属于( )
| A.国际人口迁移 | B.国内人口迁移 | C.省际人口迁移 | D.人口流动 |
下表为我国大陆地区1990年第四次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回答题。
| 年份 |
总人口 (万人) |
年龄结构(%) |
每十万人中大学文化程度人数 |
城镇人口比重(%) |
||
| 0-14岁 |
15-64岁 |
≥65岁 |
||||
| 1990 |
113368 |
27.69 |
66.74 |
5.57 |
1422 |
26.23 |
| 2000 |
126583 |
22.89 |
70.15 |
6.96 |
3611 |
36.09 |
上表数据说明我国大陆地区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①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加快②青壮年人口比重变大,同时又呈现老龄化趋势
③人口压力大,人口素质仍然较低④劳动力不足,出现逆城市化趋势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针对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建全社会保障及社区服务制度②积极鼓励生育,保证优生优育
③建立全民教育制度,提高人口素质④计划生育,将人口增长率降至零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