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五行志》载,南宋隆兴二年(1164年)冬,“淮甸流民二三十万避乱江南,结草舍遍山谷,暴露冻馁,疫死者半,仅有还者亦死”。同时,还将疾疫传染给了江南民众,“是岁,浙之饥民疫死者尤众”。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战乱频繁不断 | B.大量的人口流动 |
| C.政府防治不力 | D.南方气候变化异常 |
下面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 )
| A.盲目崇尚西洋风尚 | B.刻意保存传统精华 |
| C.旧有观念根深蒂固 | D.主动破除国人陋俗 |
商业广告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一度很活跃,1953年以后业务骤减,日益萎缩,直至“文化大革命”时期广告事业发展陷于空白。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 A.政府采取限制措施 | B.经济困难物资匮乏 |
| C.国家经济体制影响 | D.商品直销方式主导 |
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
|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
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 )
| A.开始开眼看世界 | B.坚持“中体西用” |
| 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 | D.关注西方科技 |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花”主要是指()
| A.维护清朝统治 |
| B.出现新的经济因素和新的阶级力量 |
| C.抑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
| D.引进近代科学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