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五行志》载,南宋隆兴二年(1164年)冬,“淮甸流民二三十万避乱江南,结草舍遍山谷,暴露冻馁,疫死者半,仅有还者亦死”。同时,还将疾疫传染给了江南民众,“是岁,浙之饥民疫死者尤众”。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战乱频繁不断 | B.大量的人口流动 |
C.政府防治不力 | D.南方气候变化异常 |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的变化是
A.由法德矛盾到美日矛盾 | B.由英德矛盾变为美日矛盾 |
C.由美英矛盾变为美俄矛盾 | D.由英德矛盾变为英美矛盾 |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的标志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 B.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确立 |
C.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 D.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出现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
1861年俄国“解放”农奴和1871年日本“废藩置县”的相似作用有
A.巩固了封建地主的统治 | B.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
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 D.缓和了国内阶级矛盾 |
19世纪晚期,在世界交通领域里引起一场革命的重大发明是
A.汽车的制造和使用 | B.电动机车的运转 |
C.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 | D.蒸汽机车投入使用 |
19世纪末,促使美、德、日三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A.国内市场广阔,资源丰富 | B.取得巨额战争赔款 |
C.政府开始干预国家经济活动 | D.积极采用技术革命的新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