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主义经济史上,出现过两个“黄金时代”。1850—1914年是第一个“黄金时代”,经济高速发展。1950—1973年是第二个“黄金时代”,在此期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4.9%。文中:第二个“黄金时代”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有( )
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②股份企业的扩大③“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明太祖在一首诗中写道“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的做法是
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 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 |
C.授予内阁大学士票拟权 | 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
元朝在郡县制度的基础上实行行省制度。关于这个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是中国省制的开端②是古代中央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③使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④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③④ |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A.参加科举考试 | B.等待朝廷察举 |
C.投笔从戎戍边 | D.投作官吏幕僚 |
中国古代时人评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番评说反映了下列哪项人才选拔制度的弊端
A.世袭制 | B.军功爵制 |
C.察举制 | D.科举制 |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
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 |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