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中国不同时期关于中央政权的论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汉书·孔光传》引汉哀帝的话说:“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及或到)以治天下也。”《贞观政要·政体》记载唐太宗对此的看法是:“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不亡何待!”
材料二: 黄佐《南雍志》引明太祖语:‘“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于是,(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材料三:  (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1)依据材料一,指出汉唐统治者是如何看待丞相一职的?材料二反映明太祖又是如何看待丞相一职的?(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在君权和相权的关系处理上,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从唐代中央政治特点看,各机构间虽有分权和制约关系,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制度,请说明主要理由。(10分)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二、三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变化?上述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什么趋势?(3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4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美国创建之初,华盛顿们并没有照抄当时英国的民主模式,而是经过费城制宪奠定了美国的新体制。
材料二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两院制。
——邓小平
(1)请以内阁和议会的关系说明上述观点。(4分)
(2)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在选择和设计民主模式的思路方面,美国和中国有何相似之处?(2分)与西方的三权分立、多党竞争相比,中国大陆的民主政治有何特色?(4分)
(3)今天的美国领导者非常热衷于“输出(美国模式的)民主”,要求其他国家全盘接受美国民主模式。你对此如何评论?(4分)

(14分)近代社会,实行代议制的民主政治成为历史。
(1)从古典民主没落到现代民主开始萌生,中间经过史上的整个中世纪和近代早期阶段。在这段历史时期里,西欧静悄悄地发生了一些意义深远的请结合17、18世纪西欧社会的状况,分析代议制政体在西欧确立的有利条件。(6分)
(2)《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1875年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等文献对其各自国家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试从上述文献中任选。
(3)当欧洲、北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时,中国延续为社会发展的桎梏。自鸦片战争以来,实行民主试结合相关史实概要说明近代前期孙中山为在中国建立民主政治所做的努力。(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现”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请回答:
⑴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世界近代史,可能会对15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⑵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评价新航路开辟。
⑶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19世纪40~60年代)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中国在近代的变革顺序却是正好相反的。
请回答:
⑴依据15~19世纪上半期西方世界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阐述西方变革的发展历程。
⑵联系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的有关史实说明中国近代的变革顺序。扼要归纳导致中西方变革顺序相反的原因。
⑶你认为在我们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应如何正确对待外来的文明成果?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
材料二兴办生产事业亦属当务之急,但人民还没有这种意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内务省1881年《劝农局处务条例》
材料三
1890年日本召开第一届国会
请回答:(1)材料一、二体现了明治维新哪一措施?材料二说明该措施实施的特点如何?
(2)材料三体现了明治维新哪一举措?作用如何?
(3)关于明治维新的性质,有人认为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更替,也有人认为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你怎样认识明治维新的性质?说明理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