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中国在近代的变革顺序却是正好相反的。
请回答:
⑴依据15~19世纪上半期西方世界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阐述西方变革的发展历程。
⑵联系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的有关史实说明中国近代的变革顺序。扼要归纳导致中西方变革顺序相反的原因。
⑶你认为在我们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应如何正确对待外来的文明成果?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皇帝玉玺图二实施陶片放逐法时使用的陶片
材料二: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国家政事,不论大小,都由皇帝决定”。那时的奏章都是刻在竹简上的,据说秦始皇每天看下面送来的奏章,要看一百二十斤,不看完不休息。
材料三:“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国家的一切重大事务。大会每月约举行4次,在公民大会中,容许有充分的发言自由。
——《世界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图一和图二分别代表着中西政治文明的不同走向,“不同走向”分别指什么?
(2)材料一和材料二按照史料类型划分分别属于哪类史料?
(3)材料二中秦始皇废寝忘食批阅奏章,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汉武帝为裁抑相权,在制度上有何调整?唐朝时相权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根据材料三及课本知识,归纳出雅典政治的特点
观察下图,回答问题(共11分)
(1)以字母A虚线标注的陆上交通线,历史上称之为___,它开始于__朝。
(2)以字母B实线标注的海上交通线,宋时起点是______;导致该条商路兴盛的主要原因有:
(3)概述开辟C线的主观动因客观评价其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实事求是和理论创新是社会主义事业能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最近二十五年来大工业已有很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其次,很明显,对于社会主义文献所做的批判在今天看来是不完全的,因为这一批判只包括到1847年为止……。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
材料二“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传统社会主义思想,列宁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坚持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到1921年,列宁经过反思,认识到在一个小农占优势的国家里,不能直接过渡,而只能迂回过渡。……如果一个国家大工业占优势,或者即使不占优势,但是十分发达,而且农业中的大生产也很发达,那么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是可能的。否则,就不可能。如果硬要过渡,只能碰得头破血流。”
——《列宁晚年社会主义思想的三重涵义》
材料三“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两者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南方谈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纲领”发表于什么时间?作者认为导致“纲领有些地方过时”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中的“迂回过渡”指的是什么政策?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列宁为什么放弃“直接过渡”而转向“迂回过渡”?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讲话的基本思想并指出其重大意义。在发展经济的问题上,列宁和邓小平对马、恩的主张有何类似的发展与突破?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人物对社会现象的分析、认识体现了怎样的共同精神品质?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事实上,在20世纪前漫长的两千多年间,CHINA确实就是“秦”,是不叫大秦帝国的大秦帝国。因为所有王朝实行的都是秦始皇创立的帝国制度,就连少数民族建立的那些或长或短的王朝也不例外。
——易中天《帝国的终结》
材料二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照……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贡”。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高丽外国比”,拒绝郑氏要求。
——《台湾外纪》
材料三如何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两岸能否合办活动?带着这些问题,中新社记者分别采访了10位……政协委员。众委员无一例外,均赞同国家隆重纪念。有委员指出,辛亥革命100周年是两岸提升政治互信的契机;纪念活动如能上升到国共两党层面,对于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意义重大。
——中国新闻网·中新社·北京2010年3月11日电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秦始皇创立的帝国制度”主要是什么制度?并说明“所有王朝实行的都是秦始皇创立的帝国制度”的原因。
(2)材料二中,康熙帝为什么认为台湾不可与高丽相比?为此,康熙帝对台湾采取了哪些措施?采取这些措施有何意义?
(3)据材料三,政协委员们为什么一致认为两岸、两党共同纪念辛亥革命,“对于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意义重大”?
文明,一直是人们孜孜以求的一种理想和境界,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法制建设伴随着人类从专制走向民主,从无序走向规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邦联条例》下,各州各自为政,各州都有关税壁垒,币制不统一,市场不统一,以致国内贸易受到阻碍。……当时美国是个新生国家,处在欧洲大国虎视眈眈之下。英国承认美国独立是被迫的,它总想伺机寻衅。
——齐世荣等《世界史 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我们,美利坚合众国的人民,为了组织一个更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保障国内的安宁,建立共同的国防,增进全民福利和确保我们自己及我们后代能安享自由带来的幸福,乃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和确立这一部宪法。
——美国1787年宪法序言
材料三《拿破仑法典》宣布保护私有制度,规定一切动产、不动产的私人所有权都是绝对的,受到法律严格保护的。法典根据法律上公民平等的原则,规定一切人都享有民事权利。对于体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契约,法典给予了特别的重视,规定了一系列保障契约自由和契约法律效力的条款。
——齐世荣等《世界史 近代史编上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生的美国政权面临着怎样的困境?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的目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宪法是如何解决材料一所面临的问题,并分析这种解决方式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拿破仑法典》体现了哪些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法典的颁布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美国和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