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事实上,在20世纪前漫长的两千多年间,CHINA确实就是“秦”,是不叫大秦帝国的大秦帝国。因为所有王朝实行的都是秦始皇创立的帝国制度,就连少数民族建立的那些或长或短的王朝也不例外。
——易中天《帝国的终结》
材料二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照……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贡”。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高丽外国比”,拒绝郑氏要求。
——《台湾外纪》
材料三 如何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两岸能否合办活动?带着这些问题,中新社记者分别采访了10位……政协委员。众委员无一例外,均赞同国家隆重纪念。有委员指出,辛亥革命100周年是两岸提升政治互信的契机;纪念活动如能上升到国共两党层面,对于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意义重大。
——中国新闻网·中新社·北京2010年3月11日电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秦始皇创立的帝国制度”主要是什么制度?并说明“所有王朝实行的都是秦始皇创立的帝国制度”的原因。
(2)材料二中,康熙帝为什么认为台湾不可与高丽相比?为此,康熙帝对台湾采取了哪些措施?采取这些措施有何意义?
(3)据材料三,政协委员们为什么一致认为两岸、两党共同纪念辛亥革命,“对于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意义重大”?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难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天下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吉祥之意)应诚而至……上下不和,则阴阳缪戾而妖孽生矣。此灾害所由起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夫天道,自然也,无为;如谴告人,是有为,非自然也……六经之文,圣人之语,动言天者,欲化无道,惧愚者之言。
——《论衡•谴告》
材料三 人之所以生者,精气也,死而精气灭。能为精气者血脉也,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
——《论衡·论死》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观点?
(2)材料二、三反映了王充的什么思想主张?
(3)如何看待这两种思想的历史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德国从经济起飞转入持续增长,实现了向“动力型”经济的转变。……到1914年,德国在主要经济指标方面先后赶上和超过了法国和英国。1910~1913年,德国的钢铁年平均产量为1620万吨,为欧洲总产量的2/3。采煤的年平均产量为2.475亿吨,占欧洲总产煤量的一半以上。1913年发电量为80亿千瓦时,比英、法、意的总和高出20%,纱绽数达到1120万枚,原棉的消费量为43.5万吨,比法国高出两倍。在机械制造和化工方面,德国无论在产量还是技术水平上都超过欧洲其他国家。
——引自钱乘旦等著《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1871年以后,德国工业以巨人般的步伐前进,使欧洲其他所有国家的经济,包括英国的经济,都落后了。1871年,德意志帝国的建立,促成了这一惊人的进步。同时,阿尔萨斯——洛林地区的获得,使德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又增加了宝贵的铁储备物。德国还占有这样的优势:一开始就拥有比英国较陈旧的设备更有效的新式机械。而且,德国政府还通过建立运河网和铁路网,必要时提供关税保护和津贴以及制定能培养出一连串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和技师的有效的教育制度,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引自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德国的成功归功于它独特的工业化道路。……在国家的指导下,人力、物力可以更合理地利用,经济活动的目的性也更强。工业化成了国家的目标,也是国家的行为。从19世纪70年代起,帝国政府有意识地指导重工业发展,使得电气、化工、铁路、钢铁等产业迅速跃居世界前列。由此,德意志帝国超越第一次工业革命而直接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引自钱乘旦《资本主义体系下的“世界强国”问题》
阅后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经济发展的状况。
(2)根据材料二,分析德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德国工业化道路的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精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19世纪中期一位经济学家的记述
材料三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工具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的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
——《共产党宣言》
回答:
⑴材料一说明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扩张的目的是什么?
⑵材料二反映了当时世界经济发展呈现什么样的特点?从中看出当时英国的经济地位如何?
⑶材料三所说的“文明”指的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被消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为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奴隶制)是殖民地财富的惟一自然基础。”
材料二“非洲到处在流血……过去住着人的村落现在变成一片废墟,那些修建村落,耕种田地的人到哪里去了呢?他们被捉去当奴隶,或者在捕捉者到来时逃走了。那些侥幸逃走的人们,不得不从生机盎然的农业区,迁居人迹罕至、野兽出没的深山老林,重过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
──摘自艾周昌著《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
请回答:
①从材料一中概括殖民者的罪行
②从材料二中分析说明奴隶贸易对非洲造成的影响。
③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你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实质有何进一步的认识?

战国时期,为了禁止农民弃农经商,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此后封建统治者大多采用重农抑商政策。请回答:
(1)历代统治者采用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2)重农抑商政策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