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载:“夏氏革命,又为九州,涂山之会,亦云万国。四百年递相兼并,殷汤受命,其能存者三千余国,亦为九州,分统天下,载祀六百,及乎周初,尚有千八百国,而分天下为九畿……其后诸侯相并有千二百国。”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从制衡向统一的君主专制国家过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
| B.从夏到商,中央王朝控制的范围越来越小 |
| C.兼并战争在国家的统一方面客观上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 |
| D.为有效削弱地方诸侯的权力,中央王朝鼓励诸侯之间,相互征伐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农村生产关系中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
|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
| 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
| D.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 |
下表反映了华北某地1954年和1957年中国农村集体和农民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54(%) |
1957(%) |
|
| 贫农、中农 |
91.4 |
2.7 |
| 集体 |
8.6 |
97.3 |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完成 |
| C.人民公社化运动 | D.“大跃进”运动 |
从1953~1957年,我国进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该计划体现了党的主要指导思想
| 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同步进行 20081016 |
B.国民经济各部门按比例协调发展 |
C.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 |
| D.在经济建设的同时,加强政治制度建设 |
中国的民族工业多分布于沿海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不发达,工场手工业得不到发展 |
| B.西方列强入侵早,自然经济解体程度高 |
| C.沿海官僚地主首先接触西方,创办近代企业 |
| D.最早与西方进行贸易往来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近代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从经济上看
| A.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
| B.导致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力量的发展和无产阶段队伍的壮大 |
| C.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
| D.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难以独立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