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是因为( )
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 | 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 |
C.资本主义的萌芽 | D.商品经济的发展 |
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杜威在写给他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能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在当时的中国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A.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
B.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进入了新阶段 |
下图是1913—1922年,中国进出口面粉值变化表(单位:海关两),其说明()
年份 |
出口 |
进口 |
出超(+)入超(—) |
1913年 |
3384088 |
11094775 |
—7706687 |
1918年 |
10080756 |
947420 |
+9133326 |
1922年 |
663290 |
18059756 |
—11427466 |
A.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
B.中国作为一战参战国积极为一战服务 |
C.社会制度变革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
D.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
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的春联是:“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该春联反映的历史本质是()
A.辛亥革命脱离农民阶级,反封建不彻底 |
B.清末注意改善民生,农民怀念清王朝 |
C.袁世凯称帝,资产阶级反对,农民却拥护 |
D.信息闭塞,中华民国成立的消息未达到农村 |
史学家郭廷以指出:“武昌革命是由新军先发,谘议局附从,继起各省,大致相同。新军所恃的是实力,谘议局凭藉的是政治社会声望。谘议局议员一向多属立宪派……”这反映出()
A.同盟会领导了各省的起义 |
B.立宪派的参与有利于革命发展 |
C.新军对辛亥革命起到指导作用 |
D.武昌起义得到所有省份的支持 |
胡适曾在《胡适留学日记》
里写道:“任公为我国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十五年来,吾国人士所以稍知民族思想主义及世界大势者,皆梁氏之赐,此百喙所不能诬也。”在此胡适评价梁启超为“我国革命第一大功臣”,主要是因为他()
A.主张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 B.主张设议院,变法图存 |
C.倡导宣传民族主义 | D.推动了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兴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