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我国某地区1月、7月等温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造成甲、乙两地1月等温线闭合且数值低于周边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 B.地形 | C.人为因素 | D.距海远近 |
影响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地形 | B.地形、海陆差异 |
C.人为因素、海陆差异 | D.纬度位置、人为因素 |
下列四组地方,气温年较差相差最大的是:
A.甲地、黄河口附近 | B.石家庄附近、黄河沿岸 |
C.丙地、乙地 | D.甲地、丁地 |
读某地热力环流示意图(a、b表示等压面),回答下列各题。图中四点气压高低的比较正确的是
A.③>④>①>② | B.③>②>①>④ |
C.①>④>③>② | D.②>③>④>① |
关于该热力环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引起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
B.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
C.近地面风由③地吹向②地 |
D.③地多晴朗天气 |
读大气热力状况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与①作用有关的地理现象是
A.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 |
B.十雾九晴 |
C.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 |
D.高处不胜寒 |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球外部圈层由A、B、C三部分组成,其中C为生物圈
B. 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其中G为地核
C. E、F合为岩石圈
D. 外部各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自然环境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
A.软流层 | B.下地幔 | C.图中D层 | D.图中G层 |
读太阳光照图(阴影部分为黑夜),回答下列各题。 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为南半球 |
B.此时地球公转速度最慢 |
C.此时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
D.此时正是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 |
该日A点的昼长是
A.9小时 | B.8小时 | C.10小时 | D.8小时30分 |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下图所示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 |
B.目前的黄赤交角度数是23°26′ |
C.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
D.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极圈的度数 |
若黄赤交角变为0°,则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 B.全球全年无四季变化 |
C.全球无冷暖差异 | D.全球全年都是昼夜平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