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中伞表示的是 ,它主要分布在大气层的 层,该层破坏后,到达地面的 增多,不仅使人患皮肤癌的机会增多,还会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2)导致甲问题出现的人为原因有哪些?为了缓解甲问题带来的危害,人类应采取哪些措施?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中国各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能源消费强度散点图。能源消费强度是指单位GDP所使用的能源量,单位一般为:吨标煤/万元。
材料二:2007年区域工业部门碳排放空间格局图
(1)材料一图中A、B、C三点分别代表北京、贵州、海南,其中 A,B,C 。
(2)读材料一,根据能源利用效率的差异,分析西气东输对协调东、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3)高碳排放地区分布与能源消费格局相近,试概括高碳排放地区的分布特点。
(4)京津唐地区是我国的最主要工业基地之一,但京津地区为低碳排放地区,主要原因可能是。
A. 重化工业的产业转移 B. 产业结构的调整
C. 限制冬季供暖时间和供暖量 D.全部使用清洁能源
(5)我国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能源紧张的局面不会改变。请从“开源”的角度,谈谈解决我国能源危机的措施。
图甲示意福建省1960--2005年平均台风降水量分布,乙示意福建省台风降水年总量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福建省台风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点。
(2)说明福建沿海地区台风灾害严重的原因及其防御措施。
下图为“南美洲自然带分布图和南美洲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A代表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其气候特征表现为______________。
(2)图中字母B代表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_,在南美洲的分布特征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形成这一特征的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C地区自然带的主要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图中甲、乙两图代表安第斯山脉西坡植被分布的是________图,乙图中自然带①—⑤—⑥—⑦的变化体现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产生的原因是。
读“比例尺为十万分之一的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字母C表示的地形部位为_________。
(2)山脊线E的走向大致为__________。
(3)图中有一陡崖,其相对高度H的范围是( )
A.100m≤H<300m | B.100m≤H<200m |
C.200m≤H<300m | D.100m<H≤300m. |
(4)分别站在山顶A和山顶B上,能看到河流上D处小船的是_________山顶。
(5) 图中所绘乙、丙两支流中,事实上不存在的是____________支流。
(6)若将小河甲的水引向疗养院,图中两条规划路线①②中,比较合理的是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 “太阳光照图”,回答:
(1)该图所示日期为,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是。
(2)此时A点正值(日出还是日落)?
(3)图中D点此刻的地方时是。
(4)B点此时的太阳高度为度,这一天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度。此日,
A、B 、C三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是。
(5)B地处于五带中的带,A、B、C、D中仅有一次直射现象的点是。
(6)此时C点昼长为小时;若黄赤交角为30°,则B点的昼长为小时。
(7)由B点向正北发射炮弹,落点将偏(东或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