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经典《大学》把君子人格的修养和完成制定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程序下,从个人到“家”、到“天下”的一种层次扩展的关系。实质上体现了
A.王位继承制 | B.宗法制 | C.分封制 |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
1904年,商部头等顾问张謇上书商部,提出划定捕鱼区建议,并区别近海和远洋,主张“以内外渔界,定新旧渔业行渔范围”,保护中国近海“本国自主之权”。后清政府绘制了《江海渔界全图》。这一史实
A.有利于发展实业与维护海权 | B.遏制了列强对渔业资源的掠夺 |
C.推动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 | D.收回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权益 |
在一场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讨论中,同学们各抒己见。其中与当前学术界主流观点明显不符的是
A.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一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双刃剑” |
B.经济全球化是全球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
C.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最终归宿 |
D.世界贸易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 |
陈寅恪先生指出“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而二千年吾民族与其他民族思想接触史之所昭示者也。”他的主要观点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B.学贯中西才能够创新中国文化 |
C.中国文化本体论 | D.传承中国文化是民族精神寄托 |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做出一项裁决,认定中国台湾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HTC)侵犯苹果专利,可能迫使HTC智能手机使用的安卓操作系统作出相应调整。从中得出的认识是
A.国际知识产权已受到大国的操纵
B.法律是维护企业自身正当权益的重要保障
C.苹果公司形成对智能手机的垄断
D.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1999年9月,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上海发表演讲时说:“了解中美文化观念上的差异非常重要。美国历史只有两百年,而中国有五千年历史。中国人确信他们的历史至少有四千八百年不需要美国参与。”(摘自凌志军《交锋》) 基辛格这番讲话的真正意图是
A.高度赞扬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 B.指出中美文化观念上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
C.强调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不可逆转 | D.认为美国企图干涉中国内政是不明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