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一历史研究小组对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进行研究,有同学提出“为什么说德意志帝国的君主宪制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对这一问题,有四位同学产生了争议,你认为最正确的回答是
A.甲同学:皇帝和帝国宰相掌握行政大权 |
B.乙同学:联邦议会权力较大,帝国议会权力较小 |
C.丙同学:行政机构权力大,立法机构权力小 |
D.丁同学:行政机构控制了立法机构 |
《建国以来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改革》一书中指出:“1953一1956年底,我国广大农村基本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在这期间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具有历史的客观性和必然性。”这里的“历史客观性和必然性”是指()
①当时农村生产资料微薄,生产分散,规模狭小
②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和生产效率十分低下
③生产资料公有制主导地位确立不久,影响小
④当时我国工业化的进程需要加快农业生产发展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③④ | D.②③④ |
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这是因为()
①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
③提出尽快使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任务
④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 | D.②③ |
下表是1949~1955年国家对私营工业企业的加工订货情况。这反映出()
A.私营工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
B.公有制经济逐渐占据了主导 |
C.国家逐步加强对私营工业的控制 |
D.私营工业的发展为工业化奠定基础 |
20世纪50年代至1978年,我国物价水平总体稳定,若干工农业产品实行全省一价,粮食由政府统购统销,二十几年价格几乎没变。出现上述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农轻重比例失调 | B.计划经济体制 |
C.人民消费水平低 | D.人民公社体制 |
贴春联是中国一项文化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和社会的历史变迁相联系。以下春联中能反映新中国成立后过渡时期历史情景的是()
A.“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
B.“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
C.“过年只有两升米,压岁并无一分钱” |
D.“粮补机补肥补助农民幸福,医保社保低保保百姓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