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在1946年初就写道:“想和俄国人共同统治德国,只能是痴心妄想。同样痴心妄想的,是认为俄国人会和我们一起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礼貌地撤出,然后在这个真空中产生一个健康又和平,稳定又友善的德国出来。我们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在我们的德国部分建立一种独立的形式,让它具备足够的满足,足够的安全和足够的优势,不受制于来自东方的威胁……宁肯要一个分裂的德国,至少让其西部成为对付极权主义势力的缓冲器,也不要一个势力范围直达北海的统一的德国。”
材料二 苏联对美国的评价是,美国企图把德国和欧洲拉进资本主义阵营,成为它的卫星国。在反对希特勒德国的战争中形成的“不自然的联盟”业已烟消云散,东西方的冲突从此开始。……作为对立物,斯大林创立了“两大阵营理论”:一方面是自由的社会主义国家,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朝着一个公平社会的和平发展和壮大,旨在制止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
——《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回答:
(1)阅读上述引自《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的材料,结合史实说明材料一对美国外交政策产生的具体影响。根据材料二说明苏联采取与美国对峙政策的主要原因。你认为哪一则材料的可信度更高?说明你的理由。(8分)
(2)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分别简述图一和图二反映的主要历史现象。作为历史材料,图一类型的材料与图二材料在历史研究中有哪些不同?

(3)结合有关史实分析说明世界大战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并分析人类为什么到20世纪才会发生世界大战。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美苏从对峙走向缓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政治制度也在不断演进。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最终皇权不断强化,中央集权逐渐得到巩固。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发展到顶峰。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古代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五项制度。(10分)
材料二 一位英国的宪法权威人士曾说:“上下两院如果做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
材料三2012年,86岁的英国女王已经登基60年了。她是英国的国家元首,先后有11位首相得到她的任命。这些首相来自不同的政党,政治观点不同。尽管其中有些人她不一定认同,但只要他是议会多数党的领袖,她都会授予组阁权。她曾经对英国人民说:“我无法领导你们作战,我不能赋予你们法律或司法判决,但我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她从不公开发表自己的观点,有人认为这正是她得以保持英国王室地位的主要原因之一。
材料四从1877年到1897年,内阁占用议会会议的时间平均达到会议全部时间的84.5%,因此,议员个人很少有提出议案的机会。内阁几乎垄断了全部的立法提案权,而下院只是“充当内阁登记机关”而已。……内阁还逐渐掌控了议会的财政权……伴随着政党组织的日益完善,首相和内阁作为多数党的党魁和领导核心,对议会下院的控制大为加强。
——摘自人民版历史
(2)依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妊,多治麻丝葛绪捆布黪,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晁错《论贵粟疏》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原因是什么?(10分)
(2)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1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

材料三 美国人乔治开着汽车到芝加哥邮政大厦,给远在纽约的妈妈拍了一封电报,电文如下:亲爱的妈妈:今晚我将乘坐8点起飞的民航客机飞往上海,将不能与您共度圣诞佳节。请原谅!
您的儿子:乔治 1918年12月23日
请回答:
(1)材料一告诉我们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简析其原因
(2)材料二中图1和图2分别产生于哪次工业革命 ?交通工具的改进对世界市场有何影响?
(3)材料三中涉及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哪些新技术成果?(至少写出4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1)材料一反映了15世纪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对世界最大的意义在于什么?
材料二(清前期)农业、手工业和贸易的史无前例的发展高潮,(而)以其生产以及内部交易的数额之巨而身居世界民族的首位。
——[法]谢和耐《中国社会史》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体系居于怎样的地位?这种地位的形成与材料一有何关系?这种地位在什么时候开始被打破?
材料三 “松、太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顺德县)自西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佛山)1854年后……纺业停顿”。……茶叶“卖与收购商贩,收购商贩或将茶运到通商口岸去出卖,或在当地卖与茶商,洋商又从茶商之手购买”。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的传统经济正发生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指出变化的原因?这种变化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
材料二 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到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盖都人公私营干,夜深方归也。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三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商业活动的什么特点?(2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3)材料三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