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中后期,一场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这场革命虽没有刀光剑影,却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下面对这次革命的本质特点叙述最为准确的是
| A.雇佣关系取代师徒关系 | B.手工工场取代手工作坊 |
| 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 D.生产高速发展取代缓慢增长 |
“这是一种纯文学的写作手法。它借用虚构等艺术手法在作品中去尽政治谎言、道德谎言、商业谎言等谎言,客观地呈现现实生活、人性特征等。”下列人物的名作符合这一艺术风格的是
| A.拜伦 | B.雨果 | C.巴尔扎克 | D.贝克特 |
不论在物理史还是在科学技术史上,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代,是一个“科学时刻在活动、在跳动”的时代,是一个不断有新发现、有新的理论突破的时代。这些新发现、新理论
| A.彻底否定了神学教义和传统的自然科学理论 |
| B.使科学研究领域从微观世界拓展到宏观世界 |
| C.包括电子和放射性理论、相对论、量子论等 |
| D.标志着经典力学理论体系的最终形成 |
英国历史学家沃尔特雷利说:“人的肉体由尘土构成;骨骼如岩石一般坚硬;血液在周身循环,犹如河川流贯大地;人的气息如同空气;人的体温则像为促使大自然更迅速滋生万物的太阳所激起的大地内部的热量。”与这段描述最为相符的思想是
| A.希腊先哲所倡导的“自由至上” |
| B.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
| C.马丁·路德宣扬的“因信称义” |
| D.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主义 |
1958年6月12日,钱学森在《中国青年报》发表科普文章指出,“土地所能供给人们的粮食产量碰顶了吗?科学的计算告诉人们:还远得很!……因为,农业生产的最终极限决定于每年单位面积上的太阳光能,如果把这个光能换算农产品,要比现在的产量高出很多。那么稻麦每年的亩产量就不仅仅是现在的2000多斤或3000多斤,而是2000斤的20多倍!”该文章
| A.为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
| B.有利于挖掘农业生产的潜能 |
| C.对“大跃进”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
| D.是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客观产物 |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认为:“联邦宪法之所以优越,主要原因在于立法者们……敢于要求人们节制自由,因为他们真诚地不想使自由破灭。”这一立法思想主要体现于
| 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
| B.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民直接选出 |
| C.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且实行三权分立 |
| D.建立联邦国家,规定不纳税的印第安人无选举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