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1年初,随着“中国国家形象”——《人物篇》和《角度篇》在一些国家的热播,“中国形象”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如:
话题一  文化是国家形象的灵魂
文化在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推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蕴含着团圆、和谐理念的中国春节,日益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也带来了新的商机;孔子学院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科技创新成就赢得了世界赞誉……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提升了国家形象,增强了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
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谈一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话题二  在文化激荡中把握主旋律,打造国家文化形象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各种思想文化总是相互冲击、交汇、融合,奔腾向前,永不停息。今天,我们面对的文化有传统的和现代的、外来的和本土的、先进的和落后的、健康的和腐朽的、积极的和颓废的,等等。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为此,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在社会主义大众文化中的主导地位,以之作为文化发展的主旋律,积极发挥其导向和示范作用,重力打造国家文化形象。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什么能够在大众文化中成为主旋律并发挥导向和示范作用?
(2)在把握文化主旋律的同时,我们应怎样区别对待各种不同的文化?
(3)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出3条建议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Z市地处长三角发达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农业从过去的“主业”变成“副业”,部分地方出现土地抛荒、半抛荒现象。几年前,一批愿吃苦、有经验的种粮能手承包起农户自愿放弃且相对集中的土地,成为种田大户。土地的流转,既解决了撂荒的难题,也大大加快了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步伐。截至2012年底,Z市规模经营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达82.16%,形成无公害、绿色食品基地46万亩。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5%,各类农业龙头企业60家,2012年销售收入超200亿元。
材料二Z市政府根据国家有关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的规定,出台了该市土地流转的实施细则,要求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杜绝强制流转等违法行为,保障农民的收益权利;把土地流转与促进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结合起来,实现了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分配制度和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等流转? (9分)
材料三 “新兴产业、清洁能源、高利润……”曾经被无数光环笼罩的太阳能光伏行业,却在近一时期遭遇了市场寒冬。由于对产业发展良好的心理预期,使光伏产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各路资金纷纷涌入光伏产业。同时,我国光伏市场严重依赖外需,受欧债危机的发生、欧盟和美国“双反”调查等因素的影响,自2011年上半年开始,中国光伏制造企业元气大伤,产能严重过剩,陷入大面积亏损和停产境地。
(2)结合材料三和经济生活知识,从企业的角度为中国光伏制造业走出困境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8分)
材料四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必须坚持从我做起、从生活小事做起,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3)请你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说明材料四体现了哪些哲学观点?(9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及资源短缺情况


煤炭
原油
电力
天然气
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
60%
10%
48%
5%

注:专家估计,到2020年,在45种重要战略性资源中,我国将有9种严重短缺(依赖进口),10种短缺。
材料二 我国资源利用情况

资源综合
利用率
每吨标准煤实现的GDP
矿产资源
回收率
单位产值
能耗
机动车
油耗
工业用水
重复率
比发达国家低10%
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
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
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
比欧洲高
25%
比国外先进水平低5%~20%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问题?
(2)结合《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就国家和企业如何解决材料一、二中所反映的问题提出建议。
材料三国务院《“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总体目标:在节能方面,到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在减排方面,到2015年,全国二氧化碳、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比2010年分别下降8%和10%。
(3)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实施节能减排目标对环境的影响?
材料四 某省“十二五”机构及社会发展目标(部分)

指标
2010年
2015年目标
年均增长(%)
财政民生支出(亿元)
1096
2403
1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5788
31576
>10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5285
10570
>1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4151
9500
18

该省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力争实现“十二五”末的产业发展目标。
(4)请阐述材料四提出的“十二五”目标和措施的经济生活依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十一五”期间我国GDP、财政收入、居民收入增长情况


(1)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
(2)结合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民富是生产出来的”这一观点的认识。

材料一: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将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减除标准,即免征额由现在的每月2 000元上调至每月3 500元,将现行工薪的9级超额累进税率修改为7级,取消15%和40%两档税率,扩大5%和10%两个低档税率的适用范围。经测算,与上一年度相比,合计一年内约减少财政收入1 200亿元。
(1)说明我国个人所得税调整的经济意义。
材料二:财政部下发《关于做好下半年重点科目支出预算执行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下半年要高度重视新形势下的商贸流通工作,用好管好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资金,大力支持农村与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将财政资金更多向服务业薄弱环节与关键领域倾斜,更好地支持服务业发展。
(2)结合材料,分析“将财政资金更多向服务业薄弱环节与关键领域倾斜”的重要意义

我国“十二五”规划把发展新能源汽车列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之中。
材料一:

(1)图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图二,分析图一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发生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新能源汽车属于新兴事物,需在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步完善,政府相关部门将督促厂家加大新能源汽车维修、保养的力度,并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给予适度的激励机制。国内企业也要紧盯世界其他先进国家的经验,大胆借鉴吸收适合本国国情的技术和做法。目前新能源汽车还存在一些问题,在短时间内想让市民们接受并非易事,但是新能源汽车的清洁环保、低能耗等优点是传统汽车所不能及的,市民们对新能源汽车要多些包容、多些体谅。
(2)结合材料中的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出谋划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