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湾畔曾是我国内陆海水入侵最严重的“深度海侵地”。而如今则成为山东著名的绿色走廊。该地的经验是:实施水系联网工程建设,开源节流;调整农业结构,趋利避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莱州湾畔地区起初也不是“深度海侵区”,而沦为“深度海侵区”的原因主要是
A.海平面上升,导致海水倒灌 |
B.工业发展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
C.过度砍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 |
D.工农业发展,人口剧增导致地下水开采过度,形成“地下漏斗区” |
莱州湾畔地区人民成功地抗击了“海水入侵”,说明他们的行动和措施符合( )
A.人定胜天的人类中心论思想 | B.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 |
C.人地和谐的人地伙伴论思想 | D.科技帮助我们征服自然的论断 |
下图实线为等压线,虚线为近地面风向轨迹图,④是稳定风向,回答下列问题。试比较②、③二地的风力大小( )
A.②<③ | B.②>③ |
C.②=③ | D.不能确定 |
有关④地风向,正确的是( )
A.西风 | B.东风 |
C.东南风 | D.西北风 |
多哈(25°16ˊN,51°31ˊE)气候变化大会于当地时间2012年12月8日20时闭幕,《京都议定书》作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框架得到了维持。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多哈气候变化大会闭幕时,北京时间约为( )
A.9日1时 | B.8日24时 |
C.9日2时 | D.8日15时 |
节能减排可以削弱( )
A.太阳辐射,从而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
B.地面辐射,从而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
C.大气辐射,从而减弱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
D.大气逆辐射,从而减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
下列地理现象,表现为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的是()
A.非洲赤道两侧,森林—草原—荒漠对称分布 |
B.我国东部从南向北依次出现热带—亚热带—温带的森林景观 |
C.从大兴安岭向西,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荒漠景观 |
D.珠穆朗玛峰北坡,从山麓到山顶出现草原—荒漠景观 |
造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主要外力是()
A.流水 | B.冰川 |
C.风力 | D.植物 |
下列地貌属于河流堆积作用形成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