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下半叶,“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厂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方的原料,它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上述材料反映了
A.环球航行的探索 | B.世界市场的形成 |
C.殖民扩张的开始 | D.资产阶级的形成 |
《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A.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 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 D.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
从文明史角度看,鸦片战争是西方先进工业文明对中国落后农业文明的一次冲击。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逐渐沦为殖民地社会
②中国封建经济日益解体,新的经济因素产生并发展
③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主要特征
④西学传入,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逐步深入,旧制度、旧观念受冲击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2008年夏季奥运会在北京举办之际,人们大多通过电视转播来了解比赛情况。100年前,中国人除了到现场观看比赛外,还能通过什么途径知道奥运会的比赛情况()
A.听广播 | B.报纸 | C.电视 | D.上网 |
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发行报刊的主要创办者是()
A.商人 | B.洋务派 | C.传教士 | D.维新派 |
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有()
①促进了人口流动、信息交流②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③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④减缓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