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10题。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肉可以吃。.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曰:“食菱须去壳。”
②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阅读《三峡》,完成下面各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 《三峡》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①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②,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③以来,未复有能与④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注释】①五色:形容“石壁”色彩缤纷。②歇:消散。③康乐:指山水诗人谢灵运。④与:参与,引申为赞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略无阙处()⑵虽乘奔御风()
⑶沉鳞竞跃()⑷夕日欲颓()翻译下列句子。
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⑵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译文:有人认为三峡“壮美”,有人却说三峡“秀美”,请依据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各题。
《世说新语》三则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儿云:“已足,不须复裈也。”母问其故,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母甚异之,知为国器。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撒盐空中差可拟拟:相比 |
B.尝与诸小儿游尝:曾经 |
C.母问其故故:原因 |
D.母甚异之异:惊异 |
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母殷夫人自成之
A.子将安之 | B.闻之于宋君 |
C.得一人之使 | D.西蜀之去南海 |
下列是对三则故事中的主人公的评价,其中三人都符合的一项是()
A.想象贴切 | B.善于推理 | C.聪明伶俐 | D.富有孝心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时将军许攸拥部曲,不附太祖而有慢言。太祖大怒,先欲伐之。君臣多谏:“可招许攸,共讨强敌。”太祖横刀于膝,作色不听。杜袭入欲谏,太祖逆谓之曰:“吾计以定,卿勿复言。”袭曰:“若殿下计是邪,臣方助殿下成之;若殿下计非邪,虽成宜改之。殿下逆臣令勿言之何待下之不阐①乎?”太祖曰:“许攸慢吾,如何可置乎?”袭曰:“殿下谓许攸可如人邪?”太祖曰:“凡人也。”袭曰:“夫惟贤知贤,惟圣知圣,凡人安能知非凡人邪?方今豺狼当路而狐狸是先,人将谓殿下避强攻弱,进不为勇,退不为仁。臣闻千钧之弩不为鼷鼠②发机,万石之钟不以莛撞起音,今区区之许攸,何足以劳神武哉?”太祖曰:“善。”遂厚抚攸,攸即归服。
①阐:不开明。②鼷xī鼠:鼠类中最小的一种。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
殿下逆臣令勿言之何待下之不阐乎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时将军许攸拥部曲()若殿下计是邪()
人将谓殿下避强攻弱()遂厚抚攸()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若殿下计非邪,虽成宜改之。结合文章内容,试分析杜袭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文言文《咏雪》,回答问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解释划线的词语。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俄而雪骤()
(4)与儿女讲论文义()翻译下面的句子。
(1)白雪纷纷何所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未若柳絮因风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篇小短文里,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请谈谈你的观点,并用文中的关键词来支撑这一观点。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请用“/”为下面句子标出朗读时的语意停顿。
(1)日 初 出 大 如 车 盖(标一处)
(2)此 不 为 近 者 热 而 远 者 凉 乎(标两处)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1)孔子……问其故(故: )(2)日始出时去人近(去: )
(3)及其日中如探汤(汤: )(4)孔子不能决也(决: )请把下面这句话翻译为现代汉语。
原文: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阅读一篇文章,是可以从多种角度得到启示而有所感悟的。请说说你从“两小儿辩日”的故事中得到了什么感悟?(任选一个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