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是飞机航拍的土地利用图,圆圈内为农田。图2是该地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关于该地气候和主要农作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中海气候蔬菜 | B.亚热带季风气候甘蔗 |
C.温带大陆性气候棉花 | D.热带草原气候小麦 |
影响该地农田空间分布形态的最直接原因是
A.人口密度 | B.灌溉设施 | C.土壤肥力 | D.河流分布 |
影响该地每月日平均日照时间年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昼夜长短 | B.天气状况 | C.海陆位置 | D.地形地势 |
粮食供需差指某区域粮食需求量减去该地区的粮食生产总量。读“广东省粮食供需差变化图(单位:万吨)”,回答下列问题。图中表明1994—2009年间()
A.广东各地粮食一直短缺 | B.东翼缺粮最为严重 |
C.珠三角粮食供需差变化最大 | D.广东省粮食供需差持续上升 |
与珠三角粮食供需差变化的相关度最小的是()
A.人口迁入导致人口数量增多 | B.城市化大量占用耕地 |
C.农业结构调整 | D.居民食物构成的变化 |
下图为某观测站某年8月1日至3日雨量及河流水文过程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该河段易出现险情的时间为
A.8月1日6时至12时 |
B.8月1日9时至8月2日18时 |
C.8月2日6时和8月3日3时 |
D.雨停后15小时至36小时 |
未来在相同降雨状态下,如果图中水文过程线
A.洪峰水位升高,可能是由于上游大量退耕还湖 |
B.洪峰水位降低,可能是由于下游修建大型水库 |
C.洪峰点向右偏移,可能是由于上游植被恢复较好 |
D.洪峰点向左偏移,可能是由于下游开挖泄洪通道 |
位于甘肃省西北部的河西走廊,气候干旱,许多地方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科考人员在此发现了一种类似于蜂巢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距今已有上亿年,周围有7~5亿年之前形成的沉积岩,下图是该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下列问题。形成“蜂巢”的地质作用是
A.流水侵蚀 | B.风力侵蚀 |
C.冰川侵蚀 | D.流水沉积 |
此处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A.沉积岩形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
B.沉积岩形成-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喷出 |
C.岩浆喷出-沉积岩形成-外力侵蚀-地壳抬升 |
D.岩浆侵入-沉积岩形成-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
下图是“同一半球亚热带大陆东、西两岸沿海某地年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若曲线②位于南半球,则曲线①所示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A.东北风 | B.东南风 |
C.西南风 | D.西北风 |
若曲线①表示上海,则关于曲线②所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雨热同期 | B.河流以夏汛为主 |
C.典型植被是亚热带落叶硬叶林 | D.代表作物是油橄榄、柑桔 |
下图表示2015年3月9日-22日气旋“帕姆”的移动路径。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帕姆”()
A.生成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 | B.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
C.移动路径受控于西北漂流 | D.自东向西穿过日界线 |
该气旋()
A.标志当地进入台风多发季节 | B.引发滑坡、赤潮等次生灾害 |
C.造成的灾情可以用GPS滥测 | D.对瓦努阿图的危害最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