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 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4480—5000 米之间,自20 世纪90 年代,该地区开始种植芦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回答以下问题。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最不可能是
A.地处热带,蒸发大 | B.受“厄尔尼诺”的影响 |
C.受沿岸寒流的影响 | D.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 |
该地区能够大量种植芦笋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条件优越 | B.靠近沿海,交通便利 |
C.水源充足 | D.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
下列有关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能源消费比重最大的是天然气 |
B.我国能源消费中石油的年比重最高 |
C.我国能源消费中煤炭占绝对优势 |
D.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比重高于水电的比 |
热带雨林地区生物循环十分旺盛,养分主要储存在()
A.土壤中 | B.植物体内 | C.地表径流中 | D.枯枝落叶中 |
根据四大牧区超载起止时间、持续时间和年平均超载率表和四大牧区草原退化趋势图,完成下列各题。
地区 |
超载起止 年份(年) |
超载持续 时间(年) |
年平均超 载率(%) |
西藏牧区 |
1964~2000 |
37 |
47 |
青海牧区 |
1970~2000 |
31 |
18 |
甘肃牧区 |
1973~2000 |
28 |
20 |
四川牧区 |
1982~2000 |
19 |
10 |
根据图表信息,可判断()
①超载持续时间越长的牧区,年平均超载率就越大
②四大牧区中青海牧区草原退化速度最快
③四大牧区草原退化的现象均呈上升趋势
④2005年,四川牧区和西藏牧区超载面积基本相当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有关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全球变暖对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影响不大
②经济贫困是影响草场生态退化的唯一原因
③通过划分草原保护区和畜牧区,使草原生态得以保护
④建立牧区灾害防御系统,能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雅安地震后我国无人驾驶飞机迅速对该地灾情进行监测,主要运用了()
A.遥感技术 | B.地理信息技术 | C.全球定位技术 | D.计算机技术 |
下图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回答下列各题。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海拔 | B.热量 | C.水分 | D.土壤 |
甲、乙两地共有的地理现象是()
A.广泛种植水稻 | B.雨热同期 |
C.冬季河流结冰 | D.水运发达 |
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河流流向 | B.海陆位置 | C.纬度位置 | D.盛行风向 |
目前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别是()
A.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 | B.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 |
C.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 | D.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