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最显著的技术特征是:
A.水力和风力的普及使用 | B.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
C.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 | D.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 |
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从古代到近代变革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制的统一 |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
梁启超在一封家书中写到:“时局变迁极可忧,北(洋)军阀末日已到,不成问题了。北京政府命运谁也不敢作半年的保险,但一党专制的局面谁也不能往光明上看。尤其可怕者是利用工人鼓动工潮……结果闹到中产阶级不能自存,而正当的工人也全部失业。”这封家书的内容反映了梁启超()
A.对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满 |
B.对国共两党合作的肯定 |
C.对国民大革命的疑惧 |
D.对农村工农政权建立的期冀 |
著名学者钱乘旦认为: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在“抗拒”与“接受”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辛亥革命 | D.五四运动 |
1919年5月9日,北洋陆军第三师师长吴佩孚在衡阳越级通电大总统徐世昌:“彼莘莘学子,激于爱国热忱而奔走呼号,前赴后继,以草击钟,以卵击石,……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可有原!”该材料说明()
A.北洋军阀支持五四运动 |
B.学生爱国热情影响广泛 |
C.学生运动导致军阀分化 |
D.北洋军阀内部派系林立 |
光绪二十年七月初一上谕:“该国不遵条约,不守公法,任意鸱张,专行诡计,衅开自彼,公论昭然……著李鸿章严饬派出各军迅速进剿,厚集雄师,陆续进发,以拯韩民于涂炭。”文中的“该国”是()
A.日本 | B.法国 | C.俄国 | D.英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