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一些思想家聚在一起进行辩论:“兼相爱,交相利”,“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明主峭其法而严刑,威势之町以禁暴,而德厚不以止乱”。根据这些文字,判断哪些学派的思想家参加了这次聚会
①儒家 ②道家 ③法家 ④墨家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④②③ | D.①②③④ |
清前期的帝王把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居住的广大地区看成是统治中原的“屏藩”,认为“摇惑我外藩”,就是“坏我屏垣”。为此清朝创设了()
A.枢密院 | B.宣政院 | C.军机处 | D.理藩院 |
元代行省内部实行的是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每个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而要受到其他同僚的协助或制约。元代实行这种权力运行机制主要是为了()
A.加强中央集权 | B.分化地方权力 |
C.妥善处理各民族之间关系 | D.提高行政效率 |
“发迹的阶梯是对任何人都开放的,无论其家庭、出身和宗教信仰如何。事实上,在不同社会集团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流动性:权势之家或者名门望族可能会因子孙不肖而败落,而出身低微者则会……发达。”这种“发迹的阶梯”是指()
A.世官制 | B.察举制 | C.九品中正制 | D.科举制 |
历史课上,讨论中国古代的官制演变,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
甲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乙说: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
丙说: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
丁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
其中涉及宋代文官体制的史料是()
A.甲说、丙说 | B.甲说、乙说 | C.甲说、丁说 | D.乙说、丙说 |
观察下列秦朝和唐朝的中央集权示意图,你认为相权发生变化的实质是()
A.由相权日益削弱,皇权不断强化 | B.由三公协管到三省执行 |
C.由百官之首到三省牵制 | D.由权力集中到权力分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