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那么,亚当·斯密则是挥动一只看不见的手,为工业革命的推进缔造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所谓新的经济秩序在当时是指什么政策?( )
A.重商主义 B.自由放任 C.国家垄断 D.殖民扩张
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特点是
| A.实现国家工业化 | B.自力更生与争取苏联援助相结合 |
| C.加强民主与加强法制相结合 | D.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 |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农村的生产关系已出现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
|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
| 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
| D.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 |
1952-1957年间我国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例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其最重要的原因是
| A.国民经济恢复的完成 | B.“一五计划”的实施 |
| C.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 | D.“大跃进”运动的推动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其中发展最快的行业是
| A.面粉业、烟草业 | B.烟草业、纺织业 |
| C.化工业、面粉业 | D.面粉业、纺织业 |
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 A.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带有爱国的性质 |
| B.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 C.欧洲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
| D.是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