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范例,集中反映这一理论的毛泽东著作有 ( )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
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共产党人>发刊词》 |
C.《井冈山的斗争》《<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 |
D.《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梁启超在1922年这样认为:“孟子常说:‘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这句话可以说是代表旧史家之共同观念。……我们平心一看,几千年中国历史,是不是一治一乱的在那里循环?何止中国,全世界只怕也是如此。埃及呢,能说现在比‘三十王朝’的时候进化吗?印度呢,能说现在比优波尼沙昙成书、释迦牟尼出世的时候进化吗?……又如汉、唐、宋、明、清各朝政治比较,是否有进化不进化之可言?所以从这方面找进化的论据,我敢说一定全然失败完结。”在这里,他想要强调的是()
A.前代胜于当代,昨天胜于今天,历史在倒退 |
B.“治乱论”比进化论更适合解释某些历史 |
C.一治一乱的史观适用于古代而不适应于当代史 |
D.古代史学观点通常缺乏史实作为立论的基础 |
宋以后的儒学已具有哲学思辨的意味,其中包含深刻的认识论思想。北宋文学家苏轼在论画时说:“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这体现了中国儒学发展史上的何种认识论
A.理是宇宙万物本原 | B.格物致知 |
C.致良知 | D.知行合一 |
“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对上述朱熹关于“天理”与“人欲”论述的解读,正确的有()
①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
②“天理”和“人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③体现了朱熹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关注
④与作为统治思想的理学是有差别的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1956年2月,应邀参加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的上海永安公司董事长兼经理崔琳爽在大会上表示:“企业向国营商业看齐,个人向工人阶级转化。”这表明()
A.工商业改造成为必然趋势 | 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
C.过渡时期总路线得以实现 | D.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
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下表显示了四川学者吴虞1918年在成都和1923年在北京时的消费情况。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 )
类别 |
成都(%) |
北京(%) |
衣食住宿 |
68 |
23 |
书籍教育 |
23 |
32 |
娱乐享受 |
9 |
45 |
A.当时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比成都高
B.近代中国东西部商业发展不平衡
C.吴虞到北京后消费结构有所变化
D.当时成都的享受型消费场所过少